洗耳泉

我聞唐虞代,乃有巢與由。 逃榮若避垢,洗耳謝九州。 羅山多飛瀑,鳴玉漱清幽。 岩石儼異搆,眷言隱士邱。 坐聽塵囂盡,豈必濯其流。 我來景高風,咫尺不可求。 因思詠滄浪,清濁各自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唐虞:指古代傳說中的兩位君王。 巢與由:指古代傳說中的兩位賢臣。 逃榮若避垢:逃避名利如同躲避污垢。 洗耳謝九州:洗耳:洗淨耳朵,比喻洗去心靈上的污垢;九州:古代指中國的九個行政區域。 羅山:山名。 飛瀑:指瀑布水流飛濺的樣子。 鳴玉:傳說中玉石會發出聲音。 漱清幽:漱:洗滌;清幽:清淨幽深。 岩石儼異搆:岩石形態各異,錯落有致。 眷言:指隱士的言語。 邱:山丘。 濯其流:濯:洗滌;流:指心靈上的濁流,比喻煩惱。 景高風:指高尚的風氣。 咫尺:形容距離很近。 因思詠滄浪:因爲思念着遠方的大海。 清濁各自酬:清和濁各自有所回報。

翻譯

我聽說唐虞時代,有巢和由這兩位賢臣。 逃避名利就像躲避污垢一樣,洗淨心靈,感謝這片九州大地。 羅山上有許多飛瀑,彷彿玉石在清幽之中鳴響。 岩石形態各異,錯落有致,隱士在山丘間暢談。 坐下來聆聽塵世的喧囂漸漸消散,何必去洗滌那些煩惱之流。 我來到這高遠的風景,卻發現近在咫尺卻難以覓得。 因爲思念着遙遠的大海,清和濁各自有所回報。

賞析

這首詩以洗耳泉爲題,表達了詩人對清靜幽深之地的嚮往和對清淨心靈的追求。詩中通過描繪山水風景和隱士的生活,展現了一種遠離塵世紈絝,追求內心寧靜的理想境界。詩人借洗耳泉之名,寄託了對心靈淨化的嚮往,表達了對清靜高遠之境的嚮往之情。

李孫宸

明廣東香山人,字伯襄。萬曆四十一年進士。教習庶吉士。崇禎間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性孝友廉介。詩祖《三百篇》,書法祖魏晉,草篆隸楷皆工。有《建霞樓集》。 ► 12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