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丑元日

歸來歲籥已重移,林下春光又一時。 地暖青陽司候早,天遙綵仗迓春遲。 鬢絲不讓江梅放,鶯韻偏和野笛吹。 敢向明時輕小草,祇憐衰病負恩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籥(yuè):古代一種樂器,類似笛子。
  • 青陽司:指掌管春天的神仙。
  • 綵仗(cǎi zhàng):五彩的儀仗。
  • 野笛:指野外吹奏的笛子。

翻譯

乙丑年的元旦歸來,歲籥已經再次被搬動,林間的春光又一次綻放。大地漸漸暖和,青陽司早早地開始主持春天的事務,但天空遙遠,五彩的儀仗卻迎春遲遲。我的髮絲不甘落後於江梅的綻放,鳥兒的歌聲更是與野外吹奏的笛子和諧相融。我敢在明媚的時光中輕輕拂動小草,只是心懷感恩之情,卻憐惜自己身患疾病。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乙丑年元旦的景象,詩人通過描寫春天的氣息和景色,展現了歲月更迭、自然變化的美好。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期待和感慨,同時也透露出對生命的感慨和對時光流逝的思考。整體氛圍清新明快,意境優美。

李孫宸

明廣東香山人,字伯襄。萬曆四十一年進士。教習庶吉士。崇禎間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性孝友廉介。詩祖《三百篇》,書法祖魏晉,草篆隸楷皆工。有《建霞樓集》。 ► 12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