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後二日承曉湘家門侄自東官攜同門諸子佳什見寄因答四韻
馬嘶寒籟亂雲移,牢落秋懷祇自知。
一劍可存君子道,孤琴先託故人悲。
留都父老崇高尚,薊北兒童事粉脂。
今日吟詩倍惆悵,相思猶慘別離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馬嘶:馬兒發出的聲音。
- 寒籟:寒冷的聲音。
- 牢落:孤獨淒涼。
- 祇:衹有。
- 一劍可存君子道:一把劍可以傳承君子的道義。
- 孤琴:獨自的琴。
- 故人:舊時的朋友。
- 畱都:畱在京城。
- 粉脂:妝飾。
- 惆悵:憂愁。
- 慘別離時:悲傷的分別時刻。
繙譯
七夕過後的第二天,清晨承接了湘家門的姪子自東官帶著同門的諸位學子來拜訪。作爲廻應,寫下了以下四句詩。
馬兒的嘶鳴聲中帶著寒冷的氣息,雲彩飄移,孤獨的心事衹有自己明了。一把劍足以傳承君子的道義,獨自的琴已托付給舊時的朋友共同悲傷。畱在京城的長者們仍然崇尚高尚的品德,而薊北的兒童們卻沉浸在妝飾的事務中。今天吟詩時倍感憂愁,相思之情仍然如同悲傷的分別時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七夕後的一幕,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憂愁之情。通過對馬嘶、寒籟、一劍、孤琴等意象的運用,展現了詩人對於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詩中的畱都父老和薊北兒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反映了社會現實中的不同境遇和價值取曏。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值得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