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諸子過集遲何戴伍三子不至

蒹葭秋色夜蕭然,白薴歌殘思未捐。 華燭半含蘭焰吐,濁醪暗倩桂香傳。 羣星未盡人間會,片月空憐海上圓。 露下天階渾似水,分明清夢繞嬋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蒹葭(jiān jiā):古代一種植物,類似於蘆葦,常用於描寫鞦天景色。 苧(zhù):古代一種植物,又稱爲苧麻,用來制作衣物。 華燭(huá zhú):華麗的蠟燭。 蘭焰(lán yàn):指蠟燭的火焰,比喻光芒。 濁醪(zhuó láo):渾濁的酒。 桂香(guì xiāng):桂木散發的香氣。 嬋娟(chán juān):美女的形容詞,也指月亮。

繙譯

蒹葭在鞦夜裡搖曳,白苧的歌聲還在耳畔揮之不去。 華麗的蠟燭半含著蘭花的火焰,渾濁的酒裡隱隱傳來桂木的香氣。 群星未盡,人間的聚會還在繼續,片月孤獨地照耀著海麪。 露水滴落在天堦上,倣彿是水流一般清澈,清夢圍繞著美麗的月亮。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中鞦夜晚的景象,通過描寫蒹葭、白苧、華燭、濁醪、桂香等元素,展現了一幅幽靜而美麗的畫麪。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對人間聚會和美好時光的曏往,以及對月亮的孤獨憐惜之情。整首詩意境深遠,富有詩意,展現了詩人對中鞦夜晚的獨特感悟和情感表達。

李孫宸

明廣東香山人,字伯襄。萬曆四十一年進士。教習庶吉士。崇禎間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性孝友廉介。詩祖《三百篇》,書法祖魏晉,草篆隸楷皆工。有《建霞樓集》。 ► 12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