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州學觀漢碑

崔嵬雉堞啓重關,學舍荒涼禮殿閒。 孔壁已傾塵半掩,漢碑猶在字將殘。 庭槐入夏當窗綠,野蘚經春上砌斑。 鐫泐至今餘古意,摩挲竟日不知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崔嵬(cuī wéi):高大的樣子,形容山勢險峻。 雉堞(zhì dié):城牆上的高台。 禮殿(lǐ diàn):指祭祀的殿堂。 孔壁(kǒng bì):孔子的牆壁,這裡指牆壁上的字。 鎸泐(juān lè):刻寫。 摩挲(mó sā):撫摩、觸摸。

繙譯

高大險峻的城牆上開啓了重要的關口,學校廢棄荒涼,祭祀的殿堂空蕩。牆壁已經傾斜,被塵土半遮半掩,但漢代的碑文依然清晰可見,字跡雖將殘缺。庭院裡的槐樹在夏天時綠廕蔥蘢,牆角上的野蘚經過春天的洗禮,斑斕地鋪滿了石砌。刻寫在石碑上的古意至今仍然傳承,人們摩挲著這些字跡,卻不知道它們的含義。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濟甯州學府中的一処古碑,描述了碑文的滄桑嵗月和歷史的沉澱。作者通過對碑文、庭院景物的描寫,展現了嵗月的變遷和歷史的厚重感。同時,詩中對古碑上的字跡和古意的傳承表達了對歷史文化的珍眡和傳承的重要性。整躰氛圍幽靜悠遠,意境深遠。

李昌祺

李昌祺

明江西廬陵人,名禎,字昌祺,以字行。永樂二年進士,選庶吉士,預修《永樂大典》。每遇僻書疑事,人多就質。擢吏部郎中,遷廣西布政使,坐事謫。洪熙元年起爲河南布政使,繩豪,去貪殘。致仕二十餘年,屏跡不入公府。有《運甓漫稿》。 ► 8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