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猺頌上湖廣平章袞布巴勒駙馬時公奉詔出征道賀二州事畢班師特授中書平章餘參隨麾下以功授永明簿感公之恩敬
分符督諸將,仗鉞討三危。
雷動徵蠻鼓,雲開飛虎旗。
中軍號令肅,上將智謀奇。
駐節舂陵境,屯兵溪洞陲。
雜耕民不擾,招捕算無遺。
賊有坐擒者,法猶令縱之。
脫韝放鷹隼,鑽穴泣狐狸。
孟獲終能服,貘猺何足追。
無虞旋奏凱,有旨即班師。
身被黃金甲,旌揚翠羽儀。
獻俘來太廟,錫宴上丹墀。
喜動龍顏日,恩承鸞詔時。
宮袍圍玉帶,御酒賜金卮。
公主捧觴賀,中官退食遲。
袞衣資黼黻,廊廟藉綱維。
開閣薇香動,垂簾花影移。
朝趨虎豹闕,晚集鳳凰池。
邊警喜寧謐,聖明於緝熙。
金閨通籍早,鐵券紀功宜。
自愧沾微祿,今當致遠辭。
風鵬正南擊,天馬又東馳。
遙望臺星照,長懷江漢思。
苗頑既已格,帝化自無爲。
願獻平猺頌,流傳四海知。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分符:古代朝廷傳達命令或徵調兵將用的憑證。
- 仗鉞:手持大斧,象徵權威。
- 三危:古代傳說中的山名,常用來指邊遠之地。
- 舂陵:地名,今湖南寧遠縣。
- 溪洞:指山間的溪流和洞穴,常用來指偏遠地區。
- 雜耕:指多種作物混種。
- 招捕:招募和捕捉。
- 脫韝:解脫束縛。
- 鷹隼:猛禽,比喻勇猛的戰士。
- 貘猺:古代少數民族的稱呼。
- 旋奏凱:迅速取得勝利。
- 翠羽儀:用翠鳥羽毛裝飾的儀仗。
- 獻俘:將俘虜獻給朝廷。
- 錫宴:賜宴。
- 丹墀:古代宮殿前的紅色臺階。
- 鸞詔:皇帝的詔書。
- 金卮:金制的酒器。
- 中官:宮中的官員。
- 袞衣:古代帝王或高官的禮服。
- 黼黻:古代禮服上所繡的花紋。
- 廊廟:指朝廷。
- 虎豹闕:指宮殿。
- 鳳凰池:指朝廷中的重要機構。
- 金閨:指宮中。
- 鐵券:古代賜予功臣的鐵製憑證,證明其功勳。
- 風鵬:比喻志向遠大的人。
- 臺星:指朝廷中的高官。
- 苗頑:指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
- 帝化:帝王的教化。
翻譯
朝廷下達命令,督率諸將,手持大斧征討邊遠之地。戰鼓如雷震天,飛虎旗在雲中飄揚。中軍的號令嚴肅,上將的智謀非凡。駐紮在舂陵境內,屯兵於溪洞邊陲。多種作物混種,民衆不受干擾,招募和捕捉策略周密無遺。賊寇被擒,但法令仍令其自由。解脫束縛的鷹隼,鑽穴的狐狸哭泣。孟獲最終被說服,貘猺不足爲懼。迅速取得勝利,有旨意即刻班師。身披黃金甲,旌旗飄揚翠羽裝飾的儀仗。將俘虜獻給太廟,賜宴於紅色臺階之上。喜訊傳至龍顏,恩寵承自鸞詔之時。宮袍圍着玉帶,御酒賜予金盃。公主捧觴祝賀,中官退食遲緩。袞衣資以黼黻,朝廷依賴其維繫。開閣薇香動,垂簾花影移。朝趨虎豹闕,晚集鳳凰池。邊警喜寧謐,聖明於緝熙。金閨通籍早,鐵券紀功宜。自愧沾微祿,今當致遠辭。風鵬正南擊,天馬又東馳。遙望臺星照,長懷江漢思。苗頑既已格,帝化自無爲。願獻平猺頌,流傳四海知。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元代將領袞布巴勒駙馬奉詔出征,平定邊遠地區的壯麗場景。詩中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描繪,展現了戰爭的激烈與勝利的喜悅,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將領的敬佩和對國家的忠誠。詩的結尾,作者表達了自己的謙遜和對未來的期望,以及對和平的祝願,體現了深厚的愛國情懷和遠大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