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涼陘偏嶺南過橫山回寄淑仁

浮游汗漫和南陔,直指涼陘是九垓。 偏嶺最饒秋色處,橫山不出冷雲來。 未須白雁傳霜信,已早黃花帶雪開。 想得玉灤河北畔,有人獨上李陵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浮游汗漫:形容漫無目的、隨意遊蕩的樣子。
  • 南陔:古代地名,此處指南方。
  • 涼陘:地名,位於今河北省。
  • 九垓:指九州,泛指中國全境。
  • 偏嶺:偏僻的山嶺。
  • 橫山:山名,具體位置不詳。
  • 白雁:指秋天南飛的大雁。
  • 霜信:霜降的消息,指秋天的到來。
  • 黃花:菊花。
  • 玉灤河:河流名,位於河北省。
  • 李陵臺:古蹟名,位於今河北省,相傳爲漢代李陵的墓地。

翻譯

我漫無目的地遊蕩在南方的田野,徑直前往涼陘,那是中國的一個角落。偏僻的山嶺上,秋色最爲豐富,而橫山則被冷雲所包圍,不見其真面目。不需要白雁傳來霜降的消息,菊花已經帶着雪花盛開。想象着在玉灤河北岸,有人獨自登上了李陵臺。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遊歷涼陘、偏嶺、橫山等地的所見所感,通過秋色、冷雲、白雁、黃花等自然元素,表達了深秋的寂寥與壯美。詩中「想得玉灤河北畔,有人獨上李陵臺」一句,不僅展現了詩人對遠方的遐想,也透露出一種孤獨與追思的情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元代詩人耶律鑄對自然景色的敏銳觀察和深刻感悟。

耶律鑄

元義州弘政人,字成仲,號雙溪。耶律楚材子。幼聰敏,善屬文,尤工騎射。父卒,嗣領中書省事,上言宜疏禁網,採歷代德政合于時宜者八十一章以進。憲宗攻蜀,詔領侍衛驍果以從,屢出奇計,攻下城邑。世祖即位,拜中書左丞相,徵兵扈從,敗阿里不哥於上都。加光祿大夫,奏定法令三十七章,吏民便之。後坐事罷免,徙居山後。卒諡文忠。有《雙溪醉隱集》。 ► 8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