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堤田家行

日月會龍?,三農能事休。 犁杖倚空室,霜林臥羸牛。 十二三年閒,不如今歲秋。 田翁復何事,終不信眉頭。 雲以縣官令,稅租俱見收。 赤窮固有命,白著非自由。 又云有飛詔,少壯不一留。 半鑿通濟渠,半構迷藏樓。 言罷長嘆息,涕淚交橫流。 出門竟無語,回首漫夷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龍?(lóng pí):指龍皮,古代傳說中龍的皮,這裏比喻農事繁忙的季節。
  • 三農:指春、夏、秋三個農事季節。
  • 羸牛(léi niú):瘦弱的牛。
  • 赤窮:極度貧困。
  • 白著:指無辜受罰。
  • 通濟渠:古代運河名,這裏可能指開鑿運河的勞役。
  • 迷藏樓:可能指建造的娛樂場所。

翻譯

日月交替,龍皮般的農忙季節結束,三季的農事也告一段落。犁杖閒置在空蕩的屋子裏,瘦弱的牛兒在霜凍的林中躺臥。這十幾年的悠閒,都不如今年秋天的忙碌。田間的老人又在忙些什麼呢?始終不肯舒展眉頭。他說是因爲縣官的命令,稅租都被徵收了。極度貧困固然是命中註定,無辜受罰卻不是自由的選擇。他又說有飛來的詔令,年輕的壯丁一個不留。一半人去開鑿通濟渠,一半人去建造迷藏樓。說完這些,他長嘆一聲,眼淚和鼻涕交織流下。走出門口,竟然無話可說,回首間猶豫不決。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元代農村的艱辛生活和農民的無奈。通過「日月會龍?」和「三農能事休」展現了農忙季節的結束,而「犁杖倚空室,霜林臥羸牛」則反映了農閒時的淒涼景象。詩中田翁的敘述揭示了農民在重稅和勞役下的苦難,特別是「赤窮固有命,白著非自由」一句,深刻表達了農民對命運的無奈和對不公的抗議。結尾處的「出門竟無語,回首漫夷猶」更是以簡潔的語言,傳達了農民面對現實的無力和迷茫。整首詩語言質樸,情感深沉,是對當時社會現實的深刻反映。

耶律鑄

元義州弘政人,字成仲,號雙溪。耶律楚材子。幼聰敏,善屬文,尤工騎射。父卒,嗣領中書省事,上言宜疏禁網,採歷代德政合于時宜者八十一章以進。憲宗攻蜀,詔領侍衛驍果以從,屢出奇計,攻下城邑。世祖即位,拜中書左丞相,徵兵扈從,敗阿里不哥於上都。加光祿大夫,奏定法令三十七章,吏民便之。後坐事罷免,徙居山後。卒諡文忠。有《雙溪醉隱集》。 ► 8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