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郢水:指郢都(今湖北江陵)的河流,這裏代指荊州地區。
- 避賢:指避讓賢能,這裏指辭官或退隱。
- 三退舍:三次退讓,比喻多次退讓或辭官。
- 金鳴冶:比喻人才被埋沒或不被重視。
- 劍刻舟:出自《呂氏春秋·察今》,比喻拘泥於成法,不知變通。
- 武昌:今湖北武漢的一部分,古代重要的交通樞紐。
- 滄洲:指隱居的地方,常用來比喻遠離塵囂的幽靜之地。
翻譯
聽說你雖然辭去了官職,但仍在荊州一帶,沒想到會在郢水的秋天與你相遇。 我像是爲了避讓賢能而三次辭官,與你作爲客人一同登樓。 人才常常自視甚高,如同金在冶煉中鳴響,而世事卻像劍刻舟那樣拘泥不變。 明天我們將分別前往武昌,希望你能夢到那遙遠的滄洲,那隱居的理想之地。
賞析
這首詩是姚燧在元代寫給友人王良輔的別詩。詩中,姚燧表達了對友人辭官後仍留在荊州的驚訝,以及自己多次辭官的感慨。通過「金鳴冶」和「劍刻舟」的比喻,詩人批評了當時社會對人才的忽視和世事的僵化。最後,詩人希望友人能在夢中到達那理想的隱居之地「滄洲」,表達了對友人未來的美好祝願和對隱逸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時世的不滿和對友情的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