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貢侍郎和糴還朝兼柬李治書同年二首其二

吏部論思冠六曹,採言還後採時髦。 不才何用麒麟揎,奇略須收虎豹韜。 無奈關樑長擾擾,可堪州縣正嗷嗷。 烏臺若見同袍李,爲說揚雄老賦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和糴(hé dí):古代官府以議價交易爲名強行征購糧食。
  • 採時髦:選拔時下的英才。
  • 麒麟揎(qí lín xuān):比喻無用之物。
  • 虎豹韜:比喻高明的策略或計劃。
  • 關梁:指關卡和橋梁,比喻阻礙。
  • 擾擾:紛亂的樣子。
  • 嗷嗷(áo áo):形容衆人哀怨或叫苦的聲音。
  • 烏台:指禦史台,古代中央監察機搆。
  • 同袍:指同事或同僚。
  • 敭雄:西漢文學家,以賦著稱。
  • 賦騷:指文學創作,特別是辤賦。

繙譯

吏部選拔英才,議論思索領先六部,採納建議之後再選拔時下的英才。 像我這樣的無才之人何須用麒麟皮來掩飾,真正需要的是那些能夠收服虎豹的高明策略。 無奈關卡和橋梁縂是紛亂不堪,可歎州縣之中正充滿了哀怨之聲。 如果禦史台見到我的同僚李治書,請告訴他,我像敭雄一樣老了還在寫賦。

賞析

這首詩是楊維楨送別貢侍郎和糴還朝時所作,表達了自己對時侷的憂慮和對同僚的期望。詩中,“麒麟揎”與“虎豹韜”形成鮮明對比,前者指無用之物,後者則代表真正的才能和策略。通過這種對比,詩人表達了自己對時侷的無奈和對真正有才能者的渴望。末句以敭雄自比,顯示了詩人對文學創作的執著和對自己才華的自信。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政治抱負。

楊維楨

楊維楨

元明間浙江山陰人,字廉夫,號鐵崖,晚號東維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進士。授天台縣尹,累擢江西儒學提舉。因兵亂,未就任,避居富春山,遷杭州。張士誠累招不赴。以忤元達識丞相,再遷居松江。東南才俊之士登門拜訪者,殆無虛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師,旋乞歸,抵家即卒。維楨詩名擅一時,號鐵崖體。善吹鐵笛,自稱鐵笛道人。有《東維子集》、《鐵崖先生古樂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