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作南田耕舍諸公賦者率擬之於老農噫人各有志同牀而不察世之君子乃欲責人之知己不亦難乎因作寫懷二首以自解
白日不停馭,頹波竟東馳。
忽忽年歲改,念此將安歸。
我欲驅車行,太行路嶮巇。
我欲駕方舟,滄海無津涯。
豈不顧行邁,出門慎所之。
有田南山下,可以供盛粢。
有廬在中田,可以譚書詩。
上探羲皇際,下及商周時。
賢聖尚淪落,微生何足疑。
懷哉羨門子,千載以爲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頹波:指衰落的事物或趨勢。
- 嶮巇(xiǎn xī):形容山路險峻。
- 津涯:水邊,這裏指航海的終點。
- 盛粢(zī):指豐收的糧食。
- 羲皇:即伏羲,古代傳說中的帝王。
- 商周:指商朝和周朝,中國古代的兩個重要朝代。
- 羨門子:指羨慕的門徒或弟子。
翻譯
白日不停驅趕着時間,衰落的事物向東流逝。 轉眼間歲月更迭,想到這裏我將何去何從。 我想要驅車遠行,但太行山路險峻難行。 我想要駕駛方舟,但滄海無邊無際,沒有終點。 雖然不願遠行,但出門時仍需謹慎選擇方向。 在南山下有田地,可以豐收糧食供養生活。 在田中有房屋,可以談論書籍和詩歌。 上至伏羲時代,下至商周時期, 賢聖尚且有淪落之時,我這樣的平凡人又何須懷疑。 我羨慕那些門徒,他們以千載爲期,追求不朽。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未來的迷茫。詩中通過對比太行山的險峻和滄海的遼闊,形象地描繪了人生道路的艱難和選擇的困惑。詩人雖然嚮往遠行,但又深知旅途的艱險,因此選擇在南山下的田地中安頓下來,享受田園生活的寧靜與詩書之樂。詩的最後,詩人表達了對賢聖的敬仰和對平凡生活的接受,以及對追求不朽的羨慕。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反映了詩人對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和對理想生活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