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糠謠

朝食糠,暮食糠,食糠不如彘與厖。君王雁鶩令,以粟甘易糧。 吁嗟今茫茫,吁嗟何遑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kāng):穀物加工後剩下的外殼或碎屑,常用來喂牲畜。
  • (zhì):豬。
  • (máng):狗。
  • 雁鶩(yàn wù):指家禽,這裏比喻君王養的寵物。
  • 遑遑(huáng huáng):匆忙不安的樣子。

翻譯

早上吃糠,晚上也吃糠,吃糠還不如豬和狗。君王命令養的雁鶩,卻用美味的粟米換取糧食。哎呀,現在一切都變得模糊不清,哎呀,我感到如此匆忙不安。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人民艱苦的生活與君王奢侈的養寵,深刻揭示了社會的不公與貧富差距。詩中「朝食糠,暮食糠」直白地描繪了底層人民的困苦,而「君王雁鶩令,以粟甘易糧」則諷刺了統治者的奢華與無視民生。結尾的「吁嗟今茫茫,吁嗟何遑遑」表達了詩人對現狀的無奈與焦慮,整首詩語言簡練,情感深沉,反映了元代社會的現實問題。

楊維楨

楊維楨

元明間浙江山陰人,字廉夫,號鐵崖,晚號東維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進士。授天台縣尹,累擢江西儒學提舉。因兵亂,未就任,避居富春山,遷杭州。張士誠累招不赴。以忤元達識丞相,再遷居松江。東南才俊之士登門拜訪者,殆無虛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師,旋乞歸,抵家即卒。維楨詩名擅一時,號鐵崖體。善吹鐵笛,自稱鐵笛道人。有《東維子集》、《鐵崖先生古樂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