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烏兔:古代神話中代表太陽的金烏和代表月亮的玉兔,這裏指日月。
- 雙飛:比喻日月如飛,時光迅速流逝。
- 梭:織布時牽引緯線的工具,形狀像棗核,這裏比喻日月如梭,形容時間過得很快。
- 清和:天氣晴朗暖和。
- 桑柘:桑樹和柘樹,葉子都可以用來養蠶。
- 繭:蠶吐絲做成的殼,蠶在其中化蛹。
- 田疇:田地,田野。
- 犢:小牛。
- 臥莎:臥在莎草上,莎草是一種常見的草本植物。
- 詩料:寫詩的素材。
- 浮生:指人生,因爲人生短暫且多變,如同漂浮不定。
- 客愁:旅人的憂愁。
- 風月:風景和月色,泛指美好的景色。
- 鬥粟:一斗米,形容糧食的微少。
- 區區:形容微小或不重要。
翻譯
日月如梭,雙雙飛逝,又到了一個天氣晴朗暖和的初夏時節。桑樹和柘樹的葉子已經綠得空曠,蠶兒在其中結成了繭;田野裏青草遍地,小牛臥在莎草上休息。美好的景色常常提供了充足的寫詩素材,但人生漂泊,旅人的憂愁總是多於歡樂。家鄉並非沒有美麗的風景和月色,只是微薄的生計讓人無可奈何。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初夏時節的田園風光,通過日月如梭、桑柘成繭、田疇青遍等意象,展現了時間的流逝和自然的生機。詩中「好景常供詩料足」一句,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欣賞和從中汲取創作靈感的喜悅。然而,「浮生每嘆客愁多」則透露出詩人對人生漂泊、客居他鄉的無奈和憂愁。最後兩句「家山不是無風月,鬥粟區區可奈何」,更是深刻地反映了詩人對家鄉美景的懷念和對生計艱難的感慨。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