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婦喪歸弁山
結髮念舊歡,撫心常忽忽。
餘生復何求,白日待西沒。
藥裹三年病,蓬顆千歲骨。
兒女遠相送,悲風繞行紼。
空閨鎖今雨,不見舊時月。
豈不念東歸,臨事有倉卒。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結髮:古代男子自成年開始束髮,這裏指成年。
- 撫心:按住胸口,表示悲傷或思考。
- 忽忽:形容心神不定,憂愁的樣子。
- 餘生:餘下的生命。
- 藥裹:指長期服藥。
- 蓬顆:蓬草和顆石,比喻死亡後的遺骸。
- 千歲骨:指死亡已久的人的遺骨。
- 悲風:淒涼的風。
- 行紼:牽引棺材的繩索。
- 空閨:空蕩蕩的閨房,指妻子去世後的家。
- 今雨:現在的雨水,比喻現在的境遇。
- 舊時月:過去的月亮,比喻過去的時光。
- 臨事:面對事情。
- 倉卒:匆忙,急促。
翻譯
成年時便念及舊日的歡樂,心中常感到憂愁不安。 餘下的生命還有什麼可追求,只等待白日西沉。 長期患病,藥不離身,死亡的遺骸如同千年的蓬草和顆石。 兒女們遠道相送,淒涼的風圍繞着牽引棺材的繩索。 空蕩蕩的閨房中,現在的雨水落下,卻不見過去的月亮。 難道我不想東歸嗎?只是面對事情時總是匆忙急促。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逝去妻子的深切懷念和對生命無常的感慨。詩中,「結髮念舊歡」一句,即展現了作者與妻子年輕時的美好回憶,而「撫心常忽忽」則傳達了失去愛人後的心神不寧。通過「餘生復何求,白日待西沒」的悲嘆,詩人表達了對生命終結的無奈接受。詩的後半部分,通過描繪兒女送葬、空閨今雨等場景,進一步強化了失去親人的悲痛和對過往時光的懷念。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元代詩歌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