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奩八詠金盆沐發

天然玉質洗鉛華,怪底偏將半面遮。 紅滴香冰融獺髓,彩黏膩雨上梨花。 收乾通德言難盡,點溼明妃畫莫加。 聚得斑斑在何處,軟綃寄與薄情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香匳(xiāng lián):古代女子梳妝用的鏡匣。
  • 八詠:指八種詠歎女子美貌或情態的詩句。
  • 金盆沐發:用金盆洗發的情景,古代女子洗發後常以金盆盛水。
  • 天然玉質:形容女子的肌膚如玉一般潔白細膩。
  • 洗鉛華:洗去臉上的妝容,鉛華即古代女子化妝用的白粉。
  • 怪底:奇怪的是。
  • 紅滴香冰:形容女子的脣紅如滴,肌膚如冰般清涼。
  • 獺髓:獺的骨髓,傳說中能美容養顔。
  • 彩黏膩雨:形容女子的妝容如雨後花朵上的露珠,黏膩而美麗。
  • 上梨花:指女子的臉頰如梨花般白皙。
  • 收乾通德:收起妝容,通德指女子的德行。
  • 明妃:指王昭君,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 畫莫加:畫不出更美的樣子。
  • 斑斑:指女子的淚痕。
  • 軟綃:柔軟的絲綢。
  • 薄情家:指薄情的男子。

繙譯

她的肌膚如同天然的玉石,洗去了妝容的鉛華,奇怪的是她偏偏衹遮住了半邊臉。她的脣紅如滴,肌膚清涼如冰,融入了獺髓的美容功傚;她的妝容如雨後的花朵,黏膩而美麗,點綴在如梨花般白皙的臉頰上。收起妝容,她的德行難以言盡,即使畫也畫不出比她更美的樣子。她的淚痕聚集在何処?柔軟的絲綢寄給了那個薄情的男子。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女子洗發後的美麗容顔和複襍情感。詩中運用了許多生動的比喻和細膩的描繪,如“天然玉質”、“紅滴香冰”、“彩黏膩雨”等,形象地展現了女子的美貌和妝容的精致。同時,通過“收乾通德言難盡”和“點溼明妃畫莫加”等句,表達了女子內在的德行和無法用畫筆描繪的美。最後兩句則透露出女子對薄情男子的思唸和無奈,增添了詩的情感深度。

楊維楨

楊維楨

元明間浙江山陰人,字廉夫,號鐵崖,晚號東維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進士。授天台縣尹,累擢江西儒學提舉。因兵亂,未就任,避居富春山,遷杭州。張士誠累招不赴。以忤元達識丞相,再遷居松江。東南才俊之士登門拜訪者,殆無虛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師,旋乞歸,抵家即卒。維楨詩名擅一時,號鐵崖體。善吹鐵笛,自稱鐵笛道人。有《東維子集》、《鐵崖先生古樂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