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蘇昌齡

雄文曾讀平徐頌,光射磨厓百尺長。 秦府有時容魏徵,韓仇何日報張良。 青草瘴深鳶跕海,碧梧春老鳳鳴陽。 揚雄識字知何用,只合終身白髮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磨厓:指磨石,比喻堅硬。
  • 秦府:指秦朝的宮殿,這裡比喻朝廷。
  • 魏徵:唐朝著名政治家,以直言進諫著稱。
  • 韓仇:指韓國的仇敵,這裡比喻國家的敵人。
  • 張良:漢初著名謀士,曾助劉邦滅秦。
  • 青草瘴:指南方溼熱的瘴氣。
  • 鳶跕海:鳶,指鷹;跕,指跳躍;海,指廣濶的天空。這裡形容鷹在廣濶的天空中自由飛翔。
  • 碧梧:指翠綠的梧桐樹。
  • 鳳鳴陽:鳳凰在陽光下鳴叫,象征吉祥。
  • 敭雄:西漢文學家,以識字多、學問廣博著稱。

繙譯

曾讀過你雄壯的文章,如同磨石般堅硬,光芒百尺長。在朝廷中,有時能容忍像魏徵那樣的直言,但何時才能報答像張良那樣的忠誠呢?在南方溼熱的瘴氣中,鷹在廣濶的天空中自由飛翔,而翠綠的梧桐樹在春日陽光下,鳳凰鳴叫著吉祥。像敭雄那樣識字多、學問廣博,又有什麽用呢?衹能終身做個白發蒼蒼的郎官。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歷史人物的引用和對自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忠誠與才華的思考。詩中,“秦府有時容魏徵”與“韓仇何日報張良”形成對比,反映了作者對朝廷能否真正重用人才的疑慮。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進一步以鳳凰的鳴叫象征吉祥,暗示了對才華的期待與對現實的無奈。最後以敭雄的典故作結,表達了對學識淵博卻無法施展的悲哀。

楊維楨

楊維楨

元明間浙江山陰人,字廉夫,號鐵崖,晚號東維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進士。授天台縣尹,累擢江西儒學提舉。因兵亂,未就任,避居富春山,遷杭州。張士誠累招不赴。以忤元達識丞相,再遷居松江。東南才俊之士登門拜訪者,殆無虛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師,旋乞歸,抵家即卒。維楨詩名擅一時,號鐵崖體。善吹鐵笛,自稱鐵笛道人。有《東維子集》、《鐵崖先生古樂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