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張孟琛

江海張公鬢欲華,每從吟屋寫梅花。 逢人處處能知己,作客年年易別家。 閩嶠午山生霧雨,洞庭秋水落蒹葭。 河源八月西風便,天上還乘奉使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江海張公:指張孟琛,詩中的主人公。
  • 鬢欲華:鬢角開始出現白髮,形容年紀漸長。
  • 吟屋:指詩人的住所,也指創作詩歌的地方。
  • 寫梅花:此處指畫梅花,梅花在中國文化中象徵堅韌和高潔。
  • 知己:瞭解自己,與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
  • 作客:離家在外,寄居他鄉。
  • 閩嶠:指福建的山嶺。
  • 午山:可能是指福建的某座山。
  • 生霧雨:出現霧和雨,形容山中氣候多變。
  • 洞庭:洞庭湖,位於湖南省。
  • 秋水:秋天的湖水。
  • 落蒹葭:蒹葭是指蘆葦,落蒹葭形容秋天的景象,蘆葦隨風搖曳。
  • 河源:河流的源頭,此處可能指黃河的源頭。
  • 西風便:西風有利,指西風帶來的便利或好時機。
  • 奉使槎:奉命出使的船隻,槎是古代對船隻的稱呼。

翻譯

江海之間的張公,鬢角已見白髮,常常在他的吟詠之所畫梅花。 無論走到哪裏,總能遇到知己,但每年離家作客,總是容易感到別離之苦。 福建的山嶺上,午山間霧雨繚繞,洞庭湖的秋水邊,蘆葦隨風搖曳。 黃河源頭,八月的西風帶來便利,你將乘着奉命出使的船隻,前往天上的使命。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張孟琛的生活狀態和情感體驗。詩中,「鬢欲華」和「寫梅花」反映了張孟琛的年齡和藝術愛好,而「逢人處處能知己」則表現了他的社交能力和人際關係的和諧。然而,「作客年年易別家」透露出他常年在外,對家的思念。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如「閩嶠午山生霧雨」和「洞庭秋水落蒹葭」,增添了詩的意境和情感深度。最後,「河源八月西風便,天上還乘奉使槎」預示了張孟琛即將踏上新的旅程,充滿了期待和使命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生活的深刻感悟。

黃鎮成

元邵武人,字元鎮。號存齋,又號存仔子。自幼刻苦嗜學,篤志力行。築南田耕舍,隱居著書。部使者屢薦不就。後以執政薦,授江西儒學提舉。命下而卒,年七十五,諡貞文處士。有《秋聲集》。 ► 2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