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朝

花朝恰了一分春,雨雪陰霾佔兩旬。 物態未妍寒瑟縮,人生易老事因循。 洗瓷杯酌浮蛆酒,擁地爐燒帶葉薪。 翻憶昔年成感慨,長官出郭劭耕民。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花朝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花朝:指花朝節,中國傳統節日,又稱花神節,是紀念百花的生日。
  • 恰了:剛剛。
  • 一分春:春天的十分之一,即春天的初期。
  • 雨雪陰霾:連綿不斷的雨雪和陰沉的天氣。
  • 佔兩旬:佔據了二十天。
  • 物態未妍:自然界的景物還未完全展現出美麗。
  • 寒瑟縮:因寒冷而縮緊。
  • 人生易老:人的一生容易衰老。
  • 事因循:事情按照常規發展,沒有變化。
  • 洗瓷杯:清洗瓷制的酒杯。
  • 浮蛆酒:古代一種酒,表面有浮沫,形似蛆蟲。
  • 擁地爐:圍坐在地爐旁。
  • 帶葉薪:帶有葉子的柴火。
  • 翻憶:回憶。
  • 昔年:往年,過去的日子。
  • 長官出郭:地方官員出城。
  • 劭耕民:鼓勵農民耕作。

翻譯

花朝節剛剛過去,春天的氣息纔剛剛開始,卻遭遇了連綿的雨雪和陰沉的天氣,這樣的日子已經持續了二十天。自然界的景物還未完全展現出它們的美麗,因爲寒冷而顯得瑟縮。人的一生容易衰老,事情也總是按照常規發展,沒有新意。在這樣的日子裏,我清洗了瓷制的酒杯,品嚐着浮沫如蛆的酒,圍坐在地爐旁,燃燒着帶有葉子的柴火。我不禁回憶起往年的情景,那時地方官員會出城鼓勵農民耕作,而現在這一切只能成爲感慨。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花朝節後的春日景象,通過對雨雪陰霾、物態未妍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詩中「洗瓷杯酌浮蛆酒,擁地爐燒帶葉薪」一句,以細膩的生活細節展現了作者的閒適與自得,而「翻憶昔年成感慨」則透露出對往昔的懷念和對現實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易逝、人生無常的深刻認識。

楊公遠

宋末元初徽州歙縣人,字叔明,號野趣。工詩善畫。有《野趣有聲畫》。 ► 4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