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陳村

半日脩途適到陳,因思尼父倍傷神。 行囊抖擻幸餘半,旅館蕭條苦乏薪。 喚僕買杯蘇腳倦,拂塵題句效眉顰。 孤村落日黃昏後,一覺明朝又問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脩途:漫長的旅途。脩(xiū)。
  • 尼父:指孔子,因其字仲尼,故尊稱爲尼父。
  • 行囊:旅行時攜帶的包裹或袋子。
  • 抖擻:振作,提起精神。
  • 旅館:旅行中的臨時住所。
  • 乏薪:缺少柴火。
  • 囌腳:緩解腳部的疲勞。
  • 拂塵:輕輕拍打以除去灰塵。
  • 眉顰:皺眉,表示憂慮或思考。顰(pín)。
  • 問津:詢問渡口,比喻尋求出路或繼續前行。

繙譯

半日的漫長旅途後,我恰好到達陳村,想到孔子,心中倍感傷神。 我的行囊已經抖擻乾淨,幸好還賸下一半,但旅館卻十分蕭條,缺少柴火。 我叫僕人去買酒來緩解腳部的疲勞,輕輕拂去灰塵,嘗試著題寫詩句,模倣著皺眉思考的樣子。 孤零零的村落,落日餘暉,黃昏之後,一覺醒來,明天又將詢問渡口,繼續我的旅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旅途中的孤獨與艱辛,通過對孔子思想的廻憶,表達了作者對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慨。詩中“半日脩途適到陳”展現了旅途的漫長與疲憊,“因思尼父倍傷神”則透露出對先賢的敬仰與自身的無奈。後文通過對旅館蕭條、行囊餘半的描寫,進一步強化了旅途的艱辛。結尾的“孤村落日黃昏後,一覺明朝又問津”則預示著旅程的繼續,展現了作者不屈不撓的精神。

楊公遠

宋末元初徽州歙縣人,字叔明,號野趣。工詩善畫。有《野趣有聲畫》。 ► 4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