悶書

客裏因循斷送春,況逢天氣半晴陰。 生來百事少如意,老去千般都上心。 長鋏空彈馮氏劍,良材還斲蔡翁琴。 愁懷正此無分付,多謝黃鸝送好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悶書:指心情鬱悶時所寫的詩。
  • 因循:拖延,徘徊不前。
  • 斷送:消磨,度過。
  • 百事:各種事情。
  • 如意:順心,滿意。
  • 長鋏:長劍。
  • 空彈:空自彈奏,比喻無所作爲。
  • 馮氏劍:指馮唐的劍,馮唐是漢代名將,其劍象征著英雄氣概。
  • 良材:優質的木材,這裡指制作樂器的材料。
  • :雕刻,制作。
  • 蔡翁琴:指蔡邕的琴,蔡邕是東漢時期的文學家、音樂家,其琴象征著高雅藝術。
  • 無分付:無法寄托,無処表達。
  • 黃鸝:黃鶯,常以其鳴聲喻指好消息。

繙譯

在外客居,我拖延著時間,不知不覺中送走了春天,又恰逢天氣半晴半隂。 生來萬事難得稱心如意,到老時各種憂慮都湧上心頭。 我像馮唐那樣空有長劍卻無所作爲,又像蔡邕那樣擁有優質木材卻無法制作出美妙的琴音。 我的憂愁正無処寄托,多謝那黃鸝送來了悅耳的好消息。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客居他鄕時的鬱悶心情和對時光流逝的無奈。詩中,“因循斷送春”一句,既描繪了春天的消逝,也隱喻了詩人對時光的感慨。後句通過對比“百事少如意”與“千般都上心”,突出了詩人內心的苦悶和無奈。最後,黃鸝的鳴叫雖然帶來了些許慰藉,但仍難掩詩人深沉的憂愁。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深刻感悟。

楊公遠

宋末元初徽州歙縣人,字叔明,號野趣。工詩善畫。有《野趣有聲畫》。 ► 4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