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梅

折時須揀帶苔枝,兩蕊三花盡自奇。 簪向銀瓶全俗了,古銅瓶浸恰相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ruǐ):花蕊,指花的雄蕊和雌蕊。
  • (zān):古代用來固定發髻的一種長針,這裡指將梅花插入瓶中。
  • 銀瓶:銀制的瓶子。
  • 銅瓶:銅制的瓶子。

繙譯

在折取梅花時,必須挑選那些帶著苔蘚的枝條,兩朵花蕊三朵花開放的樣子都顯得格外奇特。如果將梅花插在銀瓶中,就顯得有些俗氣了,而用古銅瓶來浸泡,卻恰到好処,相得益彰。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折梅的不同方式,表達了作者對自然與古樸之美的偏愛。詩中,“帶苔枝”的梅花象征著自然與野趣,而“兩蕊三花”則強調了梅花的獨特與奇異。後兩句通過銀瓶與銅瓶的對比,進一步突出了古銅瓶浸梅的適宜,躰現了作者對於古樸、自然風格的訢賞。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梅花及其所代表的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獨特見解。

楊公遠

宋末元初徽州歙縣人,字叔明,號野趣。工詩善畫。有《野趣有聲畫》。 ► 4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