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題當湖山月池

· 林光
他時誰捧土,蕞爾便名山。 陳跡浮煙沒,先生一笑看。 雨餘蛙吹滿,秋霽鶴忘還。 卻有當湖月,頻過水石間。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蕞爾(zuì ěr):偏僻、不起眼的樣子。
  • 陳跡(chén jì):古蹟、歷史遺蹟。
  • 浮煙(fú yān):飄渺的煙霧。
  • 秋霽(qiū jì):秋天的晴朗。
  • 水石(shuǐ shí):水面和石頭。

翻譯

曾經有誰捧土,這座不起眼的山就被譽爲名山。 古老的痕跡隨着飄渺的煙霧消失,先生微笑着看着。 雨後,蛙聲充滿了四周,秋天晴朗時,鶴兒忘記了歸巢。 然而,湖中的月光依舊頻繁地穿過水麪的石縫。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寧靜而優美的湖山月夜景象。詩人通過描寫名山的起伏、古蹟的消逝、雨後的蛙聲、秋天的晴朗和湖中的月光,展現了大自然的變幻和生機。詩中的「先生」可能指的是一位文人雅士,他微笑着觀賞着這一切,表現出對自然的敬畏和讚美之情。整首詩意境深遠,給人以寧靜和美好的感受。

林光

明廣東東莞人,字緝熙。成化元年舉人。通經史,得吳澄論學諸書,讀之大喜。中舉後,從陳獻章學。初爲平湖教諭,官至襄王府左長史。 ► 14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