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墓詩爲徐護衛作

嗟君何不怙,十一喪而母。 四十不知墓,匍匐來隴首。 珠江當其前,龜峯在其後。 蔓草既已平,牛羊滿林藪。 號泣依旻天,水漿恆不口。 神明欲告人,不向蓍龜取。 蓍龜亦不知,精誠自相偶。 白骨忽踊躍,潛寐黃泉久。 淺土二尺中,待兒陳絮酒。 孝思所凝結,玉紅自不朽。 心作漆燈光,耿耿懸培塿。 一穴乍明滅,莓苔積已厚。 螻蟻所盤旋,咫尺勞相守。 昏絕忽僵仆,山鬼牽左肘。 肘下即瓷棺,闕地大逾鬥。 刳血何淋漓,涓滴歸無有。 白骨忽復肉,生氣懷中走。 幽明一呼吸,生死相爲壽。 薰用都樑香,驚精返窗牖。 西王好戴勝,麻姑未蓬首。 喜見出腹子,丈夫頃而黝。 才氣世無雙,豪傑效奔走。 顯親始羽林,養志勝肥牡。 石奮性恭謹,廁腧昔在手。 老猶孺子慕,仁愛及諸舅。 靈爽所憑依,重封庶不苟。 錦綺襝縱橫,芳香相雜糅。 重招先考魂,嫡妣同樽缶。 黃沉雕琢之,血花塗左右。 高作馬鬣形,合葬仍茲阜。 淚作一泓泉,身爲白楊柳。 陰風長蕭蕭,石馬助悲吼。 行人紛掩泣,看爾土親負。 賜祭會有時,湯沐百餘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匍匐(pú fú):爬行。
  • 隴首(lǒng shǒu):山腳。
  • 龜峯(guī fēng):山峯的形狀像龜背。
  • (mín):天空。
  • 蔓草(màn cǎo):蔓延的草。
  • 牛羊滿林藪:牛羊遍佈在林蔭之中。
  • 號泣(háo qì):大聲哭泣。
  • 旻天:天空。
  • 蓍龜(shī guī):古代占卜用的器具。
  • 精誠(jīng chéng):真誠。
  • 漆燈(qī dēng):用漆製成的燈。
  • 培塿(péi lóu):墳墓。
  • 螻蟻(lóu yǐ):螻蟻。
  • 瓷棺(cí guān):用瓷器製成的棺材。
  • 闕地(quē dì):高大的地方。
  • 刳血(kū xuè):割開血管。
  • 涓滴(juān dī):細小的滴落。
  • 薰用都梁香(xūn yòng dū liáng xiāng):燒香以祭祀祖先。
  • 西王:指西王母,傳說中的神仙。
  • 戴勝(dài shèng):古代一種植物,用於祭祀。
  • 麻姑(má gū):傳說中的仙女。
  • 蓬首(péng shǒu):頭髮散亂。
  • 出腹子(chū fù zǐ):指生子。
  • (yǒu):黑色。
  • 豪傑(háo jié):英雄人物。
  • 效奔走(xiào bēn zǒu):效仿奔走。
  • 羽林(yǔ lín):古代漢朝的禁衛軍。
  • 肥牡(féi mǔ):指肥壯的馬。
  • 奮性(fèn xìng):發揮本性。
  • 廁腧(cè shù):指排泄。
  • 孺子(rú zǐ):年幼的孩子。
  • 諸舅(zhū jiù):衆多的舅舅。
  • (shù):衆多。
  • (liǎn):細布。
  • 樽缶(zūn fǒu):古代盛酒的器皿。
  • 黃沉(huáng chén):黃色的沉澱物。
  • 馬鬣(mǎ lì):馬頸上的長毛。
  • 白楊柳(bái yáng liǔ):白楊樹和柳樹。
  • 石馬(shí mǎ):石雕的馬。
  • 湯沐(tāng mù):洗浴。

翻譯

哎呀,朋友啊,你爲何不依賴他人,十一歲失去母親。四十歲卻不知道母親的墳墓,匍匐前往山腳。珠江在前方流淌,龜背形狀的山峯在後方屹立。蔓草已經被踩平,牛羊遍佈在林蔭之中。大聲哭泣仰望天空,口中卻無法喝下水和粥。神明欲告知人,卻不通過占卜。占卜的器具也不明白,真誠的心靈卻相互呼應。白骨突然跳躍,長眠在黃泉之下。淺薄的土層中,等待着孩子陳設酒食。孝思凝結,玉紅不朽。心靈如同漆制燈火,明亮地懸掛在墳墓上。一個坑突然明亮又熄滅,苔蘚已經積厚。螻蟻在周圍盤旋,不遠處相互守望。突然昏倒僵仆,山鬼拉着左臂。臂下即是瓷制棺材,地勢高大如鬥。割開血管淋漓,滴落的血液卻無處流去。白骨忽然復肉,生氣在懷中奔走。幽暗與明亮一呼一吸,生死相依爲命。燒香祭祀祖先,驚魂返窗牖。西王喜歡戴勝,麻姑頭髮散亂。喜見生子,丈夫變得黝黑。才華世間罕見,英雄效仿奔走。顯赫的親人成爲羽林禁衛,養志勝過肥壯的馬。石雕性情謹慎,排泄曾在手中。老人仍像孩子般慕名,仁愛及各位舅舅。靈魂清爽所依賴,重封庶人不敢苟且。錦綺縱橫交錯,芳香混合在一起。再次招待先人的靈魂,正妻與次妻同在酒杯旁。黃色的沉澱物雕琢其中,血花塗抹左右。高大的馬雕像,合葬在這座丘陵。眼淚如同一泓泉水,身體化爲白楊和柳樹。陰風長久地呼嘯,石雕馬助悲鳴。路人紛紛掩面哭泣,看着你揹負着土地。賜祭的時刻終將到來,洗浴的土地將超過百畝。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人尋找母親墳墓的過程,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和孝道之情。詩中通過生動的描寫,展現了人生的無常和生死的輪迴,以及對家人的深情厚意。作者運用豐富的意象和細膩的描寫,將人生的滄桑和情感的糾葛表現得淋漓盡致,讓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深沉的情感共鳴。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