搗衣

秋閨寒不寐,中夜理衣裳。 裂帛開朱匣,調砧響畫廊。 力從香杵竭,思繞玉關長。 淚滴痕猶染,憑君察遠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搗衣:古代製衣工藝,將布料放在砧板上,用木棒敲打,使其平整。
  • 裂帛:撕裂布帛,這裏指打開裝有布料的箱子。
  • 朱匣:紅色的箱子,用於存放布料等物品。
  • 調砧:調整砧板,準備搗衣。
  • 香杵:搗衣用的木棒,因其常用於搗香料,故稱香杵。
  • 玉關:玉門關,古代邊關,這裏泛指邊疆。

翻譯

秋天的閨房裏,寒意襲人,難以入眠,深夜裏整理着衣裳。 打開紅色的箱子,取出布料,調整好砧板,敲打聲在畫廊中迴響。 用盡全力,木棒在香杵下敲打,思緒卻飄向遙遠的邊疆。 淚水滴落在布料上,留下了痕跡,希望你能察覺到我對遠方將士的思念。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秋夜女子搗衣的情景,通過細膩的動作描寫和深情的內心獨白,展現了女子對遠方將士的深切思念。詩中「裂帛開朱匣,調砧響畫廊」生動地描繪了搗衣的準備工作,而「力從香杵竭,思繞玉關長」則巧妙地將女子的勞作與思念結合,表達了女子對遠方親人的無盡牽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詩歌的獨特魅力。

區大樞

區大樞,字用環,一字元宰。高明人。益長子。明神宗萬曆元年(一五七三)舉人。謁選得郡丞,不就。晚年令安遠,轉嶽州通判。數月卒於官。有《振雅堂》、《廉江》、《岳陽》稿。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九七、清光緒《高明縣誌》卷一三有傳。 ► 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