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板石登舟赴虔

積雨登崖滑,逢舟且駐驂。 水防穿石溜,山閜出蒲庵。 岸莽低春潦,嶠叢隱暮嵐。 計行過信宿,猶未達虔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駐驂(zhù cān):停下馬車。
  • 石霤(shí liū):石頭間的流水。
  • 山閜(shān xiǎ):山穀的缺口。
  • 蒲菴(pú ān):用蒲草搭建的小屋。
  • 嶠叢(qiáo cóng):山峰和叢林。
  • 暮嵐(mù lán):傍晚的霧氣。
  • 信宿(xìn sù):兩夜,泛指幾夜。
  • 虔南(qián nán):地名,具躰位置不詳,可能是指虔州南部。

繙譯

積雨過後,山路溼滑,我決定從板石上船前往虔州。 停下馬車,小心地穿過石頭間的流水,從山穀的缺口中看到了用蒲草搭建的小屋。 岸邊的草叢低垂,春水泛濫,山峰和叢林在傍晚的霧氣中若隱若現。 預計還要過幾個夜晚,才能到達虔州的南部。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雨後從板石登舟前往虔州的旅途景象。詩中通過“積雨登崖滑”、“水防穿石霤”等句,生動地表現了雨後山路的艱險和行舟的謹慎。後兩句“嶠叢隱暮嵐”則巧妙地勾勒出了傍晚時分山間的朦朧美景。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旅途的期待和對自然景色的贊美。

區大樞

區大樞,字用環,一字元宰。高明人。益長子。明神宗萬曆元年(一五七三)舉人。謁選得郡丞,不就。晚年令安遠,轉嶽州通判。數月卒於官。有《振雅堂》、《廉江》、《岳陽》稿。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九七、清光緒《高明縣誌》卷一三有傳。 ► 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