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送廉翁太公祖榮覲二首

端溪千里寫恩波,溪上流雲答榜歌。 袖去清風高嶺嶠,藏來副墨滿巖阿。 預愁炙日褰帷遠,佇憶行春露冕過。 獻納中興何所頌,應知樂職有中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榮覲:指官員因功績或資歷而受到皇帝的接見。
  • 端溪:地名,位於今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因溪水清澈而得名。
  • 恩波:比喻皇帝的恩澤如水波般廣泛。
  • 榜歌:指科舉考試中的榜文,這裏可能指表彰的文書或歌曲。
  • 嶺嶠:指山嶺,這裏特指廣東一帶的山嶺。
  • 副墨:指副本或抄本,這裏可能指官員的文稿或著作。
  • 巖阿:山岩的曲折處,這裏指山間的隱祕之地。
  • 炙日:烈日,比喻炎熱的天氣。
  • 褰帷:揭開帷幕,這裏指官員出行時揭開車簾。
  • 行春:指春天出行,這裏可能指官員巡視或出訪。
  • 露冕:指官員出行時不戴冠冕,以示謙遜。
  • 獻納:指向皇帝進獻意見或物品。
  • 中興:指國家由衰轉盛。
  • 樂職:指官員的職責和樂意履行職責的態度。
  • 中和:指和諧平衡的狀態,這裏可能指政治清明,社會和諧。

翻譯

端溪千里流淌着皇帝的恩澤,溪上的流雲似乎在迴應着表彰的歌聲。 你帶着清風高高地翻越了嶺嶠,收藏的文稿遍佈山間的隱祕之地。 我預感到在烈日下你將遠行,揭開車簾,我期待着春天的巡視,你謙遜地不戴冠冕經過。 向皇帝進獻意見,爲國家的中興頌揚,我知道你的職責中充滿了和諧與平衡。

賞析

這首詩是區懷瑞贈送給即將榮覲的廉翁太公祖的,表達了對他的敬意和祝福。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端溪」、「恩波」、「流雲」等,描繪了廉翁太公祖的功績和品德。同時,通過「炙日褰帷」、「行春露冕」等細節,展現了他的勤政和謙遜。最後,詩人以「獻納中興」和「樂職中和」來讚美廉翁太公祖的政治才能和爲國家的貢獻,體現了詩人對廉翁太公祖的深厚情感和崇高評價。

區懷瑞

明廣東高明人,字啓圖。少有才,爲輔臣趙志皋所重。天啓七年舉人,授當陽縣知縣。時縣邑殘破不堪,蒞任後設義倉,興學校,招集逃亡,民得稍安,有政聲。後補平山令,告歸。有《趨庭稿》、《遊燕草》、《遊滁草》等。 ► 2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