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晦日同王惠州王礎塵連雙河諸公集石公精舍送秋同限蕉字松字二首
鴻來燕去各從容,白帝將歸駕白龍。
且讓羲和旋北陸,尚餘朝爽在西峯。
千卮醳醳忘憂酒,百尺青青偃蓋松。
暮別山門尚回首,數聲猶是此秋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晦日:農曆每月的最後一天。
- 白帝:古代神話中的西方之神,主管秋季。
- 羲和:古代神話中駕馭日車的神。
- 北陸:指北方,古代以北爲冬,故此指冬季。
- 醳醳(yì yì):形容酒的美味。
- 偃蓋鬆:形容松樹枝葉茂密,如傘蓋般覆蓋。
翻譯
鴻雁南飛,燕子北歸,各自從容不迫,白帝即將歸去,駕馭着白龍。 暫且讓羲和駕馭日車轉向北方,而西峯上還留有清晨的涼爽。 千杯美酒,讓人忘卻憂愁,百尺高的青松,枝葉茂密如傘蓋。 暮色中告別山門,仍頻頻回首,幾聲鐘響,依舊是這個秋天的聲音。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秋天將盡的景象,通過鴻雁和燕子的遷徙,白帝的歸去,以及羲和轉向北方的日車,表達了季節的更替。詩中「千卮醳醳忘憂酒,百尺青青偃蓋鬆」一句,既展現了宴飲的歡樂,又以松樹的青翠象徵堅韌不拔的精神。結尾的「暮別山門尚回首,數聲猶是此秋鍾」則深情地表達了對秋天的留戀,鐘聲成爲秋天的象徵,迴盪在心頭。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細膩,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季節變化的敏銳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