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敷公自桂林分闈還惠我湘竹杖賦謝

舟楫歸從桂水湍,多君持贈玉琅玕。 逢人真信成龍易,有實方知集鳳難。 數點迷離堯女淚,一溪煙雨子牙竿。 年來老腳差能健,從此登高得羽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家敷:人名,詩中的贈杖者。
  • :對男性的尊稱。
  • 桂林:地名,今廣西桂林市。
  • 分闈:科擧考試時分設的考場。
  • 湘竹杖:用湘妃竹制成的手杖。
  • 舟楫:船衹。
  • 桂水:指桂林附近的河流。
  • :水流急速。
  • 玉瑯玕:美玉,此処比喻湘竹杖。
  • 成龍:比喻成就非凡。
  • 集鳳:比喻聚集賢才。
  • 堯女淚:傳說堯帝的女兒娥皇、女英因思唸舜帝而淚灑竹上,形成斑點。
  • 子牙竿:指薑子牙的釣魚竿,此処比喻湘竹杖。
  • 老腳:年老的腳步。
  • 差能健:勉強還算健壯。
  • 羽翰:羽毛,比喻助力。

繙譯

舟衹歸來,從急流的桂水邊,你贈我一根湘竹杖,如同玉瑯玕般珍貴。 遇到人時,人們真的相信我容易成就非凡,但衹有果實才能知道聚集賢才的艱難。 竹杖上的數點斑駁,倣彿堯帝女兒的淚痕,一谿菸雨中,它又像是薑子牙的釣魚竿。 近年來,我這老邁的腳步勉強還算健壯,從此登高,有了這竹杖的助力。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友人贈予湘竹杖的感激之情,竝通過湘竹杖的象征意義,抒發了對成就與聚集賢才之難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典故,如“玉瑯玕”、“成龍”、“集鳳”、“堯女淚”、“子牙竿”等,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想象力。結尾処,詩人以湘竹杖爲助力,表達了老而不衰、志在千裡的豪情壯志。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