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囊

古道寄山水,正聲終在茲。 龍脣倘弗御,鳳鳥至何時。 鮮潔蜀川錦,纏綿園客絲。 將知用心處,不欲負鍾期。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龍唇:指琴的共鳴箱部分,這裏代指琴。
  • :使用,彈奏。
  • 鳳鳥:比喻美好的音樂。
  • 鮮潔:鮮明潔淨,這裏形容錦緞的質地。
  • 蜀川錦:四川產的錦緞,這裏指用來裝飾琴的錦緞。
  • 纏綿:連續不斷,這裏形容絲線的細膩和緊密。
  • 園客絲:指優質的絲線,可能指用來製作琴絃的絲。
  • 鍾期:鍾子期,古代著名的琴師,這裏代指知音。

翻譯

古道之上,寄託于山水之間,真正的音樂始終存在於這裏。 如果琴不被彈奏,那麼美妙的音樂又將在何時出現呢? 用鮮明潔淨的蜀川錦緞裝飾,用連續不斷的優質絲線製作琴絃。 要知道,真正用心之處,是不願意辜負知音的期望的。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琴與音樂的比喻,表達了作者對真正藝術追求的態度。詩中「古道寄山水,正聲終在茲」展現了作者對自然與音樂的深刻理解,認爲真正的音樂源於自然與心靈的交融。後文通過對琴的細緻描寫,強調了藝術創作的精心與對知音的尊重,體現了作者對藝術與知音的珍視。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