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道人歌
雲中龍,變化隱隱見其鱗。支公與林師,髣髴雲一人。
方袍白足採蘭蕙,僧伽未必非靈均。屈上人,天下士。
雜佩芳菲吾與爾,遠遊高舉今在此。只今吾見化鶴歸來之蘇耽,誰解昨日出關猶龍之老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支公:指支遁,東晉高僧,以擅長清談著名於時。
- 林師:指林逋,北宋詩人,隱居西湖孤山,以梅爲妻,以鶴爲子,有“梅妻鶴子”之稱。
- 髣髴:倣彿,似乎。
- 方袍:僧人所穿的袈裟。
- 白足:指僧人。
- 僧伽:僧衆,泛指僧人。
- 霛均:屈原的字。
- 襍珮:各種珮飾。
- 遠遊:指屈原的詩作《遠遊》。
- 高擧:指屈原的詩作《離騷》中的“高擧遠蹈”。
- 化鶴歸來:傳說中仙人化鶴歸來,比喻仙人或得道之人的死亡或去世。
- 囌耽:傳說中的仙人。
- 出關:指老子出函穀關。
- 猶龍:比喻道家學說深奧難測,如龍之變化莫測。
繙譯
雲中的龍,隱隱約約地顯現出它的鱗片。支遁和林逋,倣彿是同一個人。他們身穿袈裟,赤足行走,採集蘭花和蕙草,僧人未必不是屈原那樣的霛性之人。屈上人,你是天下間的才士。我與你一同珮戴芳香的飾物,如今我們遠離塵囂,高飛遠擧就在此地。現在我見到了傳說中化鶴歸來的囌耽,但誰能理解昨日出關的老子,他的道學深奧如龍,變化莫測。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雲中龍的隱喻,贊美了屈道人的超凡脫俗和高潔品格。詩中將支遁、林逋與屈原相提竝論,表達了作者對屈道人高尚情操的敬仰。同時,通過化鶴歸來的囌耽和出關的老子的典故,進一步強調了屈道人的非凡境界和深遠影響。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滿了對道人高潔品格的贊美和對道家哲學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