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先墓作六首

白頭良已矣,子職竟茫然。 負此一抔土,於今四十年。 恤忠餘往典,紀事有新編。 寂寞鬆楸下,豐碑誰爲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白頭:指年老。
  • 良已矣:真的已經結束了。
  • 子職:子女的責任。
  • 一抔土:一捧土,這裏指墳墓。
  • 恤忠:對忠臣的哀悼。
  • :同「餘」,剩下的。
  • 往典:過去的典籍。
  • 新編:新的編纂。
  • 鬆楸:松樹和楸樹,常用來指代墓地。
  • 豐碑:高大的石碑。
  • :刻。

翻譯

年老的我真的已經無能爲力了,子女的責任我竟然完全忽視了。 我辜負了這一座墳墓,至今已有四十年。 對忠臣的哀悼還留有過去的典籍,記錄事實有新的編纂。 在寂寞的松樹和楸樹下,誰會爲這高大的石碑刻字呢?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未能盡到子女責任的深深自責,以及對忠臣的哀悼和對歷史的記錄。詩中,「白頭良已矣」一句,既表達了詩人年老的無奈,也暗示了他對過去的追悔。「子職竟茫然」和「負此一抔土,於今四十年」則進一步以具體的墳墓和時間,強化了這種自責和追悔。後兩句則通過對忠臣的哀悼和對歷史的記錄,展現了詩人的歷史責任感。最後一句「豐碑誰爲鐫」則以問句的形式,表達了對未來的不確定和對歷史的深深憂慮。

陳恭尹

陳恭尹

明末清初廣東順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峯,號獨漉。陳邦彥子。以父殉難,隱居不仕,自號羅浮半衣。詩與屈大均、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獨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