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十首
清寧育萬品,種種成形色。桃李本繁華,松柏挺孤直。
鷦鷯老一枝,鵬奮垂天翼。小大各有宜,修短稟物則。
君子履吾常,何入不自得。嗟彼冥行人,貪天爲己力。
擔石慕千鍾,下僚營要職。畔羨轉相尋,{阝繁}{阝繁}如糾纏。鳥飛高戾天,人心於何極。
所以老氏書,止足昭玄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鷦鷯(jiāo liáo):一種小鳥,常用來比喻小人物或小事物。
- 鵬:傳說中的大鳥,比喻大人物或大事物。
- 垂天翼:形容鵬鳥展翅遮天蔽日的樣子。
- 畔羨:邊界的羨慕,指對他人地位或成就的羨慕。
- {阝繁}{阝繁}:形容心情複襍,紛亂。
- 戾天:達到天的高度,形容極高。
- 老氏書:指老子的著作,即《道德經》。
- 止足:停止腳步,指知足不貪。
- 昭玄式:明示深奧的法則。
繙譯
天地間孕育了萬物,它們各有各的形態和色彩。桃李花開得繁華,松柏則挺拔而孤直。小鳥鷦鷯滿足於一枝之棲,大鵬展翅則遮天蔽日。大小各有其適宜之処,長短都是天賦的法則。君子遵循自然的常態,無論身処何地都能自得其樂。可歎那些不明事理的人,貪圖天命之力爲己所用。他們羨慕擁有更多財富的人,渴望晉陞更高的職位。這種羨慕如同紛亂的糾纏,人心何時能得到滿足?鳥兒飛得再高也不過觸及天際,人心又怎能窮盡其極?因此,老子的書中告誡我們要知足,這是深奧法則的明示。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界萬物的描繪,展現了萬物各有其特性與適宜之処的哲理。詩人以桃李、松柏、鷦鷯、大鵬爲喻,強調了大小、長短都是天賦的法則,君子應順應自然,自得其樂。同時,詩人批判了那些貪圖天命、不斷追求更多財富和更高職位的人,認爲他們的羨慕和欲望如同紛亂的糾纏,無法得到滿足。最後,詩人引用老子的思想,強調知足的重要性,這是深奧法則的明示,也是對人心的一種警示。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法則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