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哀:悼念、哀傷。
- ****鄭思肖,字所南,南宋末年的詩人、畫家,宋亡後隱居蘇州。坐臥皆北向,以示不臣於北庭之意。其詩多懷念宋室,以表達愛國之情。
- 萬重圍裏:表示深陷敵人重重包圍之中。
- 脫兵氛:擺脫戰亂的氛圍,指從危險的戰場中脫離出來。
- 匹馬勤王:獨自騎一匹馬去爲救助朝廷盡力。勤王:指君主制國家中君王有難,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皇帝)。
- 志不分:意志堅定不改變。
- 忠貞仇敵國:懷着忠貞之心對抗敵國。
- ****銜:含着,這裏引申爲心有志向、心願。
翻譯
在敵人的層層包圍中英勇地擺脫了戰亂的危機,孤身一人騎着馬,堅定地去爲朝廷盡忠,意志從不曾動搖。既然心懷忠貞去與敵人對抗,就不要以成敗來議論這位將軍。將軍生時英名如江南天空明亮的月亮,光輝照人;即便死後在地底,心中仍然牽掛着北方未光復的國土。因爲痛惜像這樣的英雄與他們的事蹟一同消逝,所以我藉助詩歌,就像史官的筆觸一樣讓他們的故事流傳世間 。
賞析
這首詩是對劉將軍的沉痛悼念之作。開篇「萬重圍裏脫兵氛,匹馬勤王志不分」形象地描繪出劉將軍深陷敵軍重圍卻能奮勇突圍而出,突出他勇氣非凡且對朝廷的忠義矢志不渝的精神。頷聯「既抱忠貞仇敵國,莫於成敗議將軍」則旗幟鮮明地表達不應以成敗論英雄,高度讚揚了將軍心懷忠貞抗擊外敵的高尚氣節。頸聯「身前名照江南月,地下心銜塞北雲」以虛實結合的手法,前句寫將軍生前的英名如江南明月般閃耀,後句想象其死後地下仍然心繫塞北淪陷的國土,進一步深化了將軍的愛國情懷與英雄形象。尾聯「爲痛英雄並消沒,託詩爲史筆傳聞」,直接點題,表達了詩人因痛惜英雄人物和其事蹟隨時間消逝而借詩以記,希望他們的故事能夠流傳下去,兼具詠史詩和抒情詩的雙重特色。整首詩情感真摯熾烈,格調悲壯沉鬱,既讚頌了劉將軍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蹟和高尚品格,又飽含着詩人對宋室傾覆的悲痛與對英雄的敬仰懷念之情 ,體現了詩人強烈的民族氣節和深沉的愛國情懷 。

鄭思肖
宋末元初詩人、畫家,福州連江(今福建連江縣)人,字所南,號憶翁,一號三外野人。少爲太學上舍生,應博學宏詞科。元兵南下,痛國事日非,叩闕上書,不報。宋亡,隱居吳下(今江蘇蘇州),寄食城南報國寺。坐臥未嘗北嚮,聞北語則掩耳走,誓不與北人交接。善詩。工墨蘭。自易代後,所畫的蘭花,花多葉稀,不畫土根。卒年七十八。其詩多表現懷念故國的濃厚感情,眞摯動人。有詩集《心史》,舊無傳本,明末得自蘇州承天寺井中,有鐵函封緘,世稱「鐵函心史」。另有《鄭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圖詩集》等。
► 3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