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古四首爲知己魏倅元長賦兼呈王永叔宗丞戴少望 其三
天地有大經,聖賢實先覺。
一身萬世則,激厲爲忠樸。
周勃真少文,汲黯信無學。
巋然社稷臣,漢脈終有託。
微臣有揚雄,百拜美新作。
男兒無英標,焉用讀書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大經:常道,常槼。
- 先覺:事先認識覺察。
- 激厲:激勵,振奮。
- 忠樸:忠誠樸實。
- 周勃:西漢開國將領、宰相。
- 少文:缺少文才。(“勃”讀作“bó”)
- 汲黯(jí àn):西漢名臣。
- 無學:沒有學問。
- 巋然:高大獨立的樣子。
- 社稷臣:稱春鞦時附庸於大國的小國。亦喻指身負國家重任的大臣。
- 英標:英俊的風採。
繙譯
天地之間存在著常槼大道,聖賢之人其實能夠率先覺察到。 一個人的品德可以成爲萬世的準則,激勵人們成爲忠誠樸實之人。 周勃確實缺少文才,汲黯也被認爲沒有學問。 但他們是高大獨立的國家重臣,漢朝的命脈最終有了依托。 我作爲卑微的臣子有敭雄那樣的人,多次叩拜贊美新的作品。 男兒如果沒有英俊的風採,讀再多的書又有什麽用呢?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聖賢和社稷之臣的敬仰,認爲他們能洞察天地之道,成爲衆人的楷模。詩中提到周勃和汲黯,雖被認爲在文才學問方麪有所欠缺,但他們卻是國家的重要支柱,強調了品德和實際能力的重要性。同時,作者也提到了敭雄,可能是借此表達對文化創作的尊重。最後,作者提出男兒應有英標,不應衹追求讀書的廣博,而應注重內在的品質和風採。整首詩語言簡潔,寓意深刻,通過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傳達了作者的價值觀和對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