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荡看采菱
西荡看采菱,天晚菱叶绿。
菱花跗纤纤,菱丝腻如玉。
菱上蝴蝶飞,菱底翡翠宿。
菱角弯两头,寸红不盈握。
菱女䑠鵃船,赤臂骭如束。
明漪迴睐嫣,暗岚上鬟溽。
但邀西风怜,不解團扇曲。
东荡有华楼,楼上灺残烛。
烛边双荷华,鸳鸯睡方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跗(fū):花的根部。
- 纖纖:形容細微、細長的樣子,這裏形容菱花的根部細小。
- 膩:細膩。
- 翡翠:鳥名,這裏指翠鳥。
- 䑠鵃(pēng zhōu):小船。
- 骭(gàn):小腿。
- 明漪:清澈的水波。
- 回睞(lài)嫣:回眸一笑的美好樣子。睞,看。嫣,笑容美好。
- 暗嵐(lán):山林間的霧氣。嵐,山間的霧氣。
- 溽(rù):溼潤。
- 團扇曲:一般指古代與團扇有關的歌曲、故事等,常寓寄哀怨之情。
- 灺(xiè):燈燭的餘燼。
翻譯
傍晚時分,我來到西蕩觀賞採菱的景象,此時菱葉在天色的映襯下顯得越發翠綠。菱花的根部細細長長,菱絲細膩得如同美玉一般。蝴蝶在菱花上方翩翩飛舞,翠鳥在菱葉底下安然棲息。菱角的兩頭彎彎的,那小小的紅色菱角握在手中還不足一把。
採菱的女子駕乘輕快的小船,露出的雙臂和束起的小腿顯得健康而充滿活力。清澈的水波映照出她回眸淺笑的美麗模樣,山林間的霧氣升騰,氤氳在她的髮髻上,使其微微溼潤。這些採菱女子只懂得期待西風帶來的絲絲涼意,卻不理解團扇故事裏那份哀怨的情思。
在東蕩那邊有一座華麗的樓閣,樓上的燈燭已經快要燃盡,只剩下一點餘燼。燭火的旁邊,有兩朵荷花,鴛鴦在那裏睡得正香。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優美而充滿生機的採菱圖景。詩的前半部分着重描寫西蕩採菱的場景,細膩地刻畫了菱花、菱絲、蝴蝶、翡翠等自然之物,展現出一種清新自然、靈動美好的意境。採菱女的形象也躍然紙上,她赤臂划船的姿態,展現出青春活力與勞動之美。「明漪回睞嫣,暗嵐上鬟溽」一句,將採菱女的美麗與周圍景色相融合,靜中有動,充滿畫面感。
後半部分由西蕩轉到東蕩,「東蕩有華樓,樓上灺殘燭」描繪出一個略顯孤寂的場景,與前半部分充滿生機的採菱畫面形成鮮明對比。而「燭邊雙荷華,鴛鴦睡方足」又營造出一種安寧靜謐的氛圍。全詩通過不同場景的切換和描繪,既展現了大自然中勞動者的美好畫面,又帶有一絲朦朧的、不可名狀的情緒,宛如一幅豐富立體的風情畫卷,給人以優美的藝術享受。

姚燮
清浙江鎮海人,字梅伯,號復莊,又號大梅山民。道光十四年舉人。遍讀經史百家及道藏、釋典,詩詞、駢體文皆聞於時,又擅丹青,尤工墨梅。詩篇反映鴉片戰爭時情事,悲憤激昂。又著《今樂考證》,爲研究戲曲史重要資料。集名《大梅山館集》、《疏影樓詞》。
► 3925篇诗文
姚燮的其他作品
- 《 晓行曲 》 —— [ 清 ] 姚燮
- 《 当古谣十三章 其十一 》 —— [ 清 ] 姚燮
- 《 迈陂塘 黄鹤楼扁舟访友图 》 —— [ 清 ] 姚燮
- 《 芳草渡 · 登吳江城樓 》 —— [ 清 ] 姚燮
- 《 絳都春 · 同趙次閒周澹巖葉小譜登江聲帆影閣 》 —— [ 清 ] 姚燮
- 《 近闻十六章 其十二 》 —— [ 清 ] 姚燮
- 《 哀江南詩五疊秋興韻八章 》 —— [ 清 ] 姚燮
- 《 夷人退还定海後纪诗四章寄呈王明府师丕显兼寄咸龄鹿泽长两观察舒司马恭受朱明府绪曾孙鹾尹廷璐 其三 》 —— [ 清 ] 姚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