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叔祥過明發堂共論近代詞人戲作絶句十六首 其十五

王績鄕人笑子虛,兔園典冊竟何如。 憑君若問金條脫,解道南華是僻書。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王績:隋末唐初詩人。
  • 鄉人笑子虛:這裏引用典故,說王績被鄉人嘲笑。「子虛」原指司馬相如《子虛賦》中的虛構人物,在此指代類似虛構誇張之類的事物,暗示王績曾因一些行爲或作品遭受鄉人非議。
  • 兔園典冊:指淺近的書籍、文章,亦泛指通俗讀物。「兔園」指代通俗所學,有輕視其淺薄的意思 。
  • 金條脫條脫(tiáo tuō),一種臂飾,在詩中可以理解爲世俗之物、物質類東西象徵,「金」表示是金質的。
  • 南華:即《南華經》,也就是《莊子》,本名《莊子》,唐時因尊崇道教被尊爲《南華經》。

翻譯

王績被鄉人嘲笑寫得像子虛烏有那樣不切實際,那些通俗淺陋的書籍文章究竟又能怎麼樣。如果有人向您問起華貴的金臂飾之類的俗物,您卻知道《南華經》這樣看似冷僻但蘊含深刻道理的好書更有價值。

賞析

這首絕句以輕鬆幽默又略帶諷刺的筆觸,評論近代詞人和當時的文學風氣。首句借王績被鄉人嘲笑之事,暗示一些文人的創作不被傳統觀念所理解或遭輕視。次句質疑那些通俗淺顯的文學作品的價值,委婉對流行的淺薄文風表示不滿。後兩句極爲巧妙,「金條脫」代表着世俗追求的物質財富、流行事物等;而「南華」所代表的《南華經》,象徵着高妙深邃的精神世界、深沉的思想智慧。詩人以此強烈對比,表達出自己不慕世俗物質與淺俗文風,推崇內涵深厚之作的文學觀念,同時對當時文壇追名逐利、重視通俗淺薄而忽視經典深沉的風氣進行了含蓄揶揄。整首詩通過典故運用和對比的手法,以戲作的形式傳達出嚴肅的文學態度,饒有趣味又發人深思 。

錢謙益

錢謙益

錢謙益(1582年10月22日 — 1664年6月17日),字受之,號牧齋,晚號蒙叟,東澗老人。學者稱虞山先生。清初詩壇的盟主之一。蘇州府常熟縣鹿苑奚浦(今張家港市塘橋鎮鹿苑奚浦)人。 明史說他“至啟、禎時,準北宋之矩矱”。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探花(一甲三名進士)。錢謙益是東林黨的領袖之一,官至禮部侍郎,因與溫體仁爭權失敗而被革職。明亡後,馬士英、阮大鋮在南京擁立福王,建立南明弘光政權,錢謙益依附之,為禮部尚書。後降清,為禮部侍郎。 ► 23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