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净土诗 其四

· 梵琦
故乡别早话归迟,何待君言我自知。 客路竛竮无一好,人生惆怅不多时。 苍颜历历悲明镜,白发毵毵愧黑丝。 再读南屏安养赋,屋梁落月见丰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竛竮(líng píng):孤獨貌;行走不穩貌。
  • 毿毿(sān sān):形容毛髮、枝條等細長的樣子。

翻譯

故鄉分別得太早,說要回去卻遲遲未行,何必要等你說,我自己心中是明白的。 在他鄉的路途上孤獨無依,沒有一處是好的,人生的惆悵時光也沒有多少。 看着鏡子裏自己清晰的蒼老面容,心中悲傷;看着滿頭白髮,愧對曾經的黑髮。 再次誦讀南屏的安養賦,屋樑上落下的月光中彷彿見到那美好的風姿。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以及對人生的感慨。詩的開頭就流露出詩人對歸鄉的渴望以及對自己未能及時歸鄉的無奈。「客路竛竮無一好」描繪了羈旅之途的孤獨和不如意,體現了詩人對漂泊生活的厭倦。「蒼顏歷歷悲明鏡,白髮毿毿愧黑絲」通過對自己面容和頭髮的描寫,深刻地表達了時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悲哀。最後,詩人通過誦讀安養賦,在屋樑落月的情境中尋求一絲慰藉,展現出一種深沉的情感和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蒼涼,語言簡練而富有表現力。

梵琦

元明間僧人。浙江象山人,俗姓朱,字楚石,小字曇曜。出家後居嘉興天寧寺。明初太祖建法會於蔣山,徵江南成德高僧,琦爲第一。學行爲當世所推崇,禪寂之外,專志淨業。自號西齋老人。所作西齋淨土詩數百首,皆蘊含淨土宗教義以勸世。 ► 1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