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悽亭:指令人感覺淒涼的亭子 。
- 雲幄(wò):像帳幕一樣的雲。幄,帳幕。
- 青髦(máo) :這裏可能指城上青色的旗幟之類裝飾,髦可指毛髮或類似毛髮的事物,這裏當是形象地比喻某些城上標識 。
- 大烏:可能是指烏鴉,在古代文化中烏鴉可能有特定象徵意。
- 婉孌(luán):美麗動人,這裏形容姿態美好。
- 珊瑚:一種海洋生物形成的珠寶類物質,這裏「字珊瑚」可能是借指珍貴美妙的文字。
- 神經:此處當不是現代意義上的神經,古代可能指道家經典之類。
- 悲嗚:悲嘆嗚咽。
翻譯
在淒涼的亭子邊,看着如帳幕般的雲對着江湖,城上青色的旗幟隱約伴着烏鴉。這姿態美好的魚龍似在問世間才豔之事,深深涼意中烽火映照的文字如珍貴的珊瑚。不知何人在明月下吹奏蘆管,那無數悽清的胡笳聲中鷓鴣也飛了起來。慚愧自己研讀道家經典及種種怪異註疏,愁緒襲來時不知不覺發出悲嘆嗚咽。
賞析
這首詩整體營造出一種清冷、憂愁的氛圍。開篇用「悽亭」「雲幄」「江湖」描繪出廣闊又孤寂的場景,「青髦隱大烏」增添了一份朦朧與滄桑感。頷聯中以「婉孌魚龍」的美好姿態與「深涼烽火」的殘酷相對比,「字珊瑚」則暗示美好文化在動盪中的珍貴與脆弱。頸聯「誰人明月吹蘆管」「無數清笳起鷓鴣」視聽結合,明月下的蘆管聲與鷓鴣相伴的清笳聲,將孤獨愁惘的情緒渲染得十分濃郁。尾聯直接抒情,詩人爲自己對經典研讀的現狀而感到慚愧,卻只能在無盡的愁緒中悲嘆,反映出詩人內心的無奈與彷徨,或許也暗示她所處時代的動盪不安對其精神世界的衝擊,種種情緒交織,使詩作帶有一種深沉而揮之不去的哀愁韻味。

柳如是
柳如是,女詩人,本名楊愛,字如是,又稱河東君, 因讀宋朝辛棄疾《賀新郎》中:“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是。與馬湘蘭、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顧橫波、寇白門、陳圓圓同稱“秦淮八豔”。後嫁有“學貫天人”“當代文章伯”之稱的明朝大才子錢謙益爲側室。
柳如是是明清易代之際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聰慧好學,但由於家貧,從小就被掠賣到吳江爲婢,妙齡時墜入章臺,改名爲柳隱,在亂世風塵中往來於江浙金陵之間。留下的作品主要有《湖上草》、《戊寅草》與《尺牘》。此外,柳如是有着深厚的家國情懷和政治抱負,徐天嘯曾評價“其志操之高潔,其舉動之慷慨,其言辭之委婉而激烈,非真愛國者不能。”
► 2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