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卯元旦

滄溟日日羽書傳,華髮蕭蕭節敘遷。 時不可追空逝水,老今如此況烽煙。 漫抛舊厯開新厯,却到衰年憶少年。 潦倒不妨詩筆在,曉窗和墨冩新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乙卯:中國傳統曆法的干支紀年中一個循環的第 52 年稱「乙卯年」。
  • 滄溟:大海。
  • 羽書:古代軍事文書,插鳥羽以示緊急。
  • 華髮:花白的頭髮。
  • 蕭蕭:形容頭髮稀疏、凋零的樣子。
  • 節敘遷:指季節依次更替變化。
  • 潦倒:指舉止散漫、不自檢束;頹喪、失意。

翻譯

大海之上每天都有緊急的軍事情報傳來,頭髮花白稀少而時節依次變遷。時間無法追回如同逝去的流水,如今老邁到這樣的地步況且還有戰火。隨意地拋開舊的日曆換上新的日曆,卻在衰老的年紀回憶起少年時光。雖然失意卻不妨礙詩筆還在,在早晨的窗前調和墨汁書寫新的篇章。

賞析

這首詩以時光的流逝和局勢的動盪爲背景,表達了詩人複雜的情感。既有時光匆匆不可追、年華老去的無奈與感慨,又有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對詩歌創作熱情的堅韌。「滄溟日日羽書傳」描繪出當時局勢的緊張,「老今如此況烽煙」則體現了詩人面對衰老和戰亂的雙重困擾。然而即便如此,詩人依然能以詩寄情,「潦倒不妨詩筆在」展現了他對詩歌的執着和熱愛,也顯示出他內心的一份堅守與寄託。整首詩語調略顯沉鬱,但也透露出一種不屈的精神。

文徵明

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因官至翰林待詔,私諡貞獻先生,故稱“文待詔”、“文貞獻”。爲人謙和而耿介,寧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賢德而聘請他,文徵明託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爲歲貢生薦試吏部,授翰林待詔。他不事權貴,尤不肯爲藩王、中官作畫,任官不久便辭官歸鄉。留有《甫田集》。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爲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其與沈周共創“吳派”。在畫史上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並稱“吳中四才子”。 ► 8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