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述

· 王松
九州真鑄錯,萬姓尚呼冤。 多事難忘世,無才怕受恩。 家貧將徹骨,國病願除根。 今日匡時策,休聽白面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九州:指代中國。
  • 鑄錯:本指造成重大錯誤,語本《資治通鑑·唐昭宗天祐三年》,羅紹威曰:「合六州四十三縣鐵,不能爲此錯也。」 (cuò):古代在銅上雕飾或鑲嵌的工藝。這裏指錯誤。
  • 萬姓:衆多百姓。
  • 多事:指國家多災多難的狀況。
  • 徹骨:深入骨髓,形容極度。
  • 國病:國家存在的弊病。
  • 匡時:挽救艱難的時局。
  • 白麪:指年輕淺薄、閱歷不深且沒有才能的人。

翻譯

整個中國彷彿鑄就了一個極大的錯誤,無數百姓依舊在呼喊着冤屈。國家處於多災多難的狀況,讓人難以忘懷這個艱難世道。我自身沒有什麼才能,很害怕承受別人的恩情。家境貧困已經到了深入骨髓的地步,而對於國家存在的弊病我希望能夠徹底剷除。在如今挽救艱難時局的策略上,可千萬不要聽信那些年輕淺薄、沒什麼才能的人的話!

賞析

這首詩深刻地反映了詩人所處時代的社會亂象與個人的內心感慨。首聯「九州真鑄錯,萬姓尚呼冤」 ,詩人以 「鑄錯」 來形容國家局勢的嚴重錯誤,又通過 「萬姓呼冤」 寫出百姓深處苦難之中,飽含了詩人對國家命運和百姓悲慘境遇的深切憂慮。頷聯「多事難忘世,無才怕受恩」從個人角度出發,表達在動盪不安的世事中留下深刻記憶,同時謙遜地表示自己無才,怕承受他人厚恩,展現出詩人的質樸與自知。頸聯「家貧將徹骨,國病願除根」 ,將自身家庭貧困的窘迫與對於國家問題根源的擔憂並列而言,既揭示自身處境艱難卻不忘憂國,感情真摯且深厚。尾聯「今日匡時策,休聽白麪言!」直接表明觀點,呼籲在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不能輕信那些無經驗、無見解之人的主張,體現出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高度責任感和清醒的認識。整首詩情感沉鬱頓挫,用詞質樸卻有力,具有較強的感染力與思想深度。

王松

清江蘇太倉人,原名杭,字蔭三,號子喬。善畫蘭竹。精音律。有《壽竹居琴譜》、《子喬隨筆》等。 ► 2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