憫日雜言

· 沈周
日既去,日復來,來如赴,去如頽。 來是誰約,去是誰推。 一來一去,彼此自禪續,無與我與,何故使我心驚猜。 似乎少年有根是汝拔,老醜無種是汝栽。 百年所筭三萬六千日,自我而數指作枚。 我今行年已七十,歴日二萬五千枚。 所該百而去七大大半,又復使我心驚獃。 雖欲不驚獃,猛見霜絲雪縷垂兩腮。 何况人生不滿百,疾烏捷兎又如此而相催。 我思天地靈長之氣,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然後運窮刼盡蕩而為灰。 吾人亦謂參三才。 胡乃其氣短索,不得相追陪。 凖天地而言人,眇塵海之一埃。 嘅歲月之玩人,同古今而一雷。 我無長繩繫日住,亦無長戈揮日囘。 亦不知學仙能乆視,亦不知託佛能輪廻。 而今而後,去之日付一盃,來之日付一盃。 不憂罄其缾、恥其罍。 春暖秋凉、山邉水隈,訪黄菊、尋白梅。 秋月自與吾慮净,春雲自與吾懷開。 晝逰之地吾蓬萊,夕息之處吾夜臺。 以殤視我吾老大,以彭視我吾嬰孩。 信夀夭吾何以外,請享此見在,不樂胡為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禪續:連續,持續。
  • 老醜:年老且醜陋。
  • 疾烏捷兔:形容時間流逝之快,像飛鳥和兔子那樣迅速。
  • 霜絲雪縷:像霜和雪一樣的白髮。
  • 靈長:廣遠綿長。
  • 三才:指天、地、人。
  • (miǎo):微小。
  • (qìng):空,盡。
  • (léi):古代一種盛酒的容器。
  • (wēi):山水等彎曲的地方。
  • (shāng):未成年而死。
  • :彭祖,傳說中的長壽人物。

翻譯

太陽離去了,又會回來,回來時好像急赴而來,離去時猶如頹敗下去。來是誰約定的,去是誰推動的。一來一去,自然持續不斷,和我無關,但爲何讓我心中驚疑。好像少年時有根源被你拔除,年老醜陋沒種子卻是你栽種。百年算來有三萬六千日,從我這邊數起來就像數木枚。我如今已活了七十歲,經歷的日子有二萬五千枚。所應有的百個中已經過去七十大半,又再次讓我心驚發呆。即使想不心驚發呆,猛然看到兩腮垂下的霜絲雪縷。何況人生不滿百年,時間過得像飛鳥和兔子那樣快又如此催趕人。我思考天地廣遠綿長之氣,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然後運氣窮盡、劫難到盡頭就化爲灰燼。我們人類也可說能參與天地人三才。爲何生命如此短暫,不能長久跟隨。按照天地來說人,就像塵世大海中的一粒塵埃。感慨歲月捉弄人,古今都像這同一聲驚雷。我沒有長繩拴住太陽不讓它走,也沒有長戈揮舞讓太陽回來。也不知學仙能否長久生存,也不知依託佛教能否輪迴。從今以後,離去的日子獻上一杯酒,到來的日子也獻上一杯酒。不擔憂酒器空了、被恥笑。春天溫暖秋天涼爽,山邊水畔,拜訪黃菊、尋找白梅。秋月自然讓我的思慮純淨,春雲自然讓我的心懷敞開。白天遊玩的地方是我的蓬萊仙境,晚上休息的地方是我的墓臺。把我看成早亡我就已經老邁,把我看成彭祖我就是嬰孩。確實生命長短我怎能知道之外,姑且享受現在,不快樂又爲何呢。

賞析

這首詩圍繞着時間和人生展開思索與感慨。詩中感嘆太陽的來去,以太陽的運行來象徵時光的流逝。通過描述人生短暫,與天地的長久相對比,表現出對歲月的無奈和對生命的思考。同時也表達了儘管生命有限,但仍要珍惜當下,以一種豁達的心態面對時光的流逝。語言流暢生動,情感深沉真摯,其中對時光、生命、自然等元素的描寫細膩而深刻,讓讀者對時光的無情和人生的短暫有了更強烈的感受和共鳴。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啓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畫家,吳門畫派的創始人,明四家之一,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歲(虛八十三歲)。不應科舉,專事詩文、書畫,是明代中期文人畫“吳派”的開創者,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明四家”。傳世作品有《廬山高圖》、《秋林話舊圖》、《滄州趣圖》。著有《石田集》、《客座新聞》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