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洑

當江片石危無根,將飛欲墮忽已蹲。 下瞰幽宮幾千尺,洄流奮激東西奔。 豈有宴鵬浴沸鼎,誰撾天鼓殷雷門。 江煙不散白日匿,長年三老俱銷魂。 指點吳魏爭雄處,萬軍一日蛟龍吞。 至今西塞山頭色,猶是當年戰血痕。 道士何來住松頂,青霞為室雲為村。 四顧風濤滿天地,百年興廢如朝昏。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fú)**:水流漩渦。
  • 危無根:高聳卻好像沒有根基。:高。
  • :安穩地坐落。
  • 下瞰:向下俯瞰。(kàn):從高處往下看。
  • 幽宮:幽深的龍宮,這裏喻指江水深處。
  • 洄流:迴旋的水流。
  • 宴鵬:大鵬在這裏棲息。宴:棲息、安歇。
  • 浴沸鼎:在如煮沸的大鍋中沐浴,形容江水波濤洶涌。
  • 撾(zhuā):敲擊。
  • 天鼓:傳說天上雷神所擊之鼓,這裏形容波濤撞擊發出的聲音。
  • (yǐn):震動。
  • 白日匿:太陽隱藏起來,指天色昏暗。:隱藏。
  • 長年三老:指船工。
  • 銷魂:這裏指極度驚恐。
  • 吳魏爭雄處:指三國時吳國和魏國在這一帶爭奪天下的地方。
  • 蛟龍吞:形容戰爭激烈,萬軍如同被蛟龍吞沒一樣消失,指戰爭的殘酷與人員傷亡。
  • 西塞山:在湖北黃石,是三國時的軍事要地。
  • 青霞:青雲。

翻譯

面對江水的一片巨石高聳卻彷彿沒有根基,看似要飛起又好像將要墜落,但最終穩穩地坐落。往下俯瞰那幽深的江水,似乎有幾千尺深,迴旋的水流奔騰洶涌,向東西兩邊奔去。難道有大鵬在這如煮沸的江水中安歇沐浴嗎?又像是有誰在敲擊天上的神鼓,那聲音震動着如同雷門轟響。江上煙靄瀰漫不散,白日都隱藏了起來,船工們都驚恐萬分。人們指點着當年吳魏爭雄之處,那時千軍萬馬在一日之間彷彿被蛟龍吞沒。直到如今,西塞山頭的色彩,似乎還是當年戰鬥留下的血痕。那道士從哪裏來住在鬆頂之上,以青雲爲屋室,白雲爲村落。他四處望去,風濤佈滿了整個天地,百年間的興衰變遷就如同早晨到黃昏那樣迅速而易逝 。

賞析

這首詩是張居正遊覽道士洑時所作。開篇以生動筆觸描繪巨石的奇特姿態,「將飛欲墮忽已蹲」,使怪石之態躍然眼前。對江水的描寫「下瞰幽宮幾千尺,洄流奮激東西奔」,展現出江水的幽深與洶涌澎湃,營造出驚險震撼的氛圍。「豈有宴鵬浴沸鼎,誰撾天鼓殷雷門」,想象奇特,用誇張手法將波濤比作大鵬沐浴、天鼓雷鳴,凸顯江水氣勢。

「江煙不散白日匿,長年三老俱銷魂」則從側面烘托出這一景象的可怖。由眼前景聯想到當年吳魏爭雄的歷史「指點吳魏爭雄處,萬軍一日蛟龍吞」,引發對歷史興亡的感慨。「至今西塞山頭色,猶是當年戰血痕」,借西塞山之色將歷史與現實相連,給人以強烈的衝擊力。最後寫鬆頂道士,「青霞爲室云爲村」描繪出其超脫塵世的生活環境,「四顧風濤滿天地,百年興廢如朝昏」則由自然之景昇華到對人生和歷史興廢的深沉思索,全詩意境開闊,寫景狀物與歷史感慨相互交融,體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與深刻的思想內涵 。

張居正

張居正

明湖廣江陵人,字叔大,號太嶽。嘉靖二十六年進士。授編修。嚴嵩、徐階均器重之。遷右中允,領國子司業事,與祭酒高拱善,相期以相業。階代嵩爲首輔,傾心委之。隆慶元年引之入閣。階致仕,居正與司禮監李芳謀,引拱入閣。同定封俺答事,北邊遂得安寧。此後漸生嫌隙,神宗時與司禮監馮保謀,逐拱,遂爲首輔。爲政綜覈名實,信賞必罰。倚任戚繼光鎮薊門,用李成樑鎮遼東,以加強邊備。用潘季馴治河。清丈土地,行一條鞭法。在位十年,頗行改革。然持法嚴峻,怨者頗多;不能虛心納言,御史動輒得罪;厭惡講學,以詔書毀天下書院;父喪不肯解職,以“奪情”留任,頗遭時議。神宗即位時年幼,小有過失,慈聖太后即責雲:“使張先生聞,奈何?”及帝漸長,心厭之。卒,諡文忠。未幾彈劾者即紛起。次年,追奪官爵;又次年,籍沒家產。天啓間,始追復故官。有《張太嶽集》、《太嶽雜著》等。 ► 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