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上巳:古代節日,漢以前以農曆三月上旬巳日爲「上巳」,魏晉以後定爲三月三日,不必取巳日。
- 咽雲:形容簫鼓之聲彷彿使雲氣哽咽。
- 緒風:指殘留的風,餘風。
翻譯
那簫鼓之聲使雲氣彷彿哽咽,聲音沸騰傳揚,臨近水邊的樓臺倒映在水中的影子特別多。在曲折的欄杆邊吟詩環繞有無限的思緒,餘風和着遲日讓整個湖面都充滿了煙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上巳節時宴遊的場景。詩的前兩句通過「咽雲簫鼓」的喧鬧和「臨水樓臺倒影多」的景象,營造出一種熱鬧而又富有詩意的氛圍。後兩句則着重表達詩人內心的情思,在曲欄邊吟詩,思緒無限,那緒風和遲日共同構成了一種迷濛、悠遠的意境,讓人感受到一種淡淡的惆悵和悠然的情懷。整首詩情景交融,將外在的景色與內在的情感巧妙融合,給人以獨特的審美感受。

晏殊
晏殊,字同叔,撫州臨川(今南昌進賢)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生於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進士出身,命爲祕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封臨淄公,諡號元獻,世稱晏元獻。晏殊以詞著於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爲“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並稱“晏歐”;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
► 3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