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日臨朝
條風開獻節,灰律動初陽。
百蠻奉遐贐,萬國朝未央。
雖無舜禹跡,幸欣天地康。
車軌同八表,書文混四方。
赫奕儼冠蓋,紛綸盛服章。
羽旄飛馳道,鐘鼓震巖廊。
組練輝霞色,霜戟耀朝光。
晨宵懷至理,終愧撫遐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正日臨朝: 在正月初一這一天接受朝拜。
- 條風: 古代指春季的東風。
- 獻節: 春天的節日,這裏指春節。
- 灰律: 古代用燃燒草木灰來定季節,灰燼變輕爲春,變重爲冬。
- 遐贐: 遠方的禮物或敬意。
- 未央: 指未盡,這裏指朝會尚未結束。
- 舜禹跡: 舜和禹的治水事蹟,象徵賢明的統治。
- 天地康: 社會安定,人民安康。
- 車軌: 不同地區車輛的標準統一。
- 書文: 文化交流,文字的通用。
- 赫奕: 形容威嚴盛大。
- 冠蓋: 官員的帽子和車蓋,代指官員。
- 紛綸: 繁多而有秩序。
- 巖廊: 指朝廷,宮殿的高大走廊。
- 組練: 羽毛裝飾的軍旗。
- 霜戟: 白色的戟,兵器,象徵軍威。
- 至理: 最高的道理或真理。
- 遐荒: 遙遠的地方。
翻譯
在春節這天,我登基臨朝, 春風帶來了春天的問候,冬灰預示着溫暖的陽光。 各地的部族紛紛送上祝福,萬國共聚一堂,朝見未完。 雖然沒有像舜禹那樣的豐功偉績,但百姓生活安寧,天下太平。 交通規則統一於八方,文字文化融合各地。 朝廷威嚴,官員們穿戴華麗,儀仗隊在大道上飛馳,鐘鼓聲震動殿堂。 軍旗如彩霞般閃耀,白刃的戟反射朝日的光芒。 無論日夜,我都深思治國之道,心中感慨萬分,只因管理這片廣袤的土地而感到慚愧。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唐朝皇帝李世民在春節時的朝會盛況,展現了國家的繁榮昌盛和四方歸心。詩人以春風、灰律等自然景象象徵政令的施行與季節的更替,以及各地的朝貢和萬國來朝,體現了大唐盛世的威嚴與和諧。同時,詩中表達了李世民對國家治理的深思和對自己責任的認識,流露出謙遜之感,展現了帝王的胸懷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