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塵舫

瀟灑城西屋數椽,端居長在木蘭船。 東華塵土翻疑夢,南國江湖别有天。 燈火對床懐夜泊,巖巒欹枕憶朝眠。 囊空剰有圗書載,地僻都忘里巷連。 明月在庭知浪靜,逺山移坐覺風偏。 行隨樹影如開䌫,坐扣䦨干却代舷。 歐老再逢須作記,李膺如到合登仙。 呉橋宛對霜中宿,剡水真從雪後還。 聖世已無浮海念,髙情誰和濯纓篇。 萬間廣厦何由見,見説君才好濟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chuán):放在檁上架著屋頂的木條。
  • 耑居:平常居処。
  • 東華塵土:指京城的繁華喧囂及塵世的紛擾。
  • (qī):傾斜,歪曏一邊。
  • 囊空:口袋裡空空的,指沒有錢財。
  • 歐老:可能指歐陽脩。
  • 作記:寫文章記錄。
  • 李膺:東漢時期名士,這裡借指有聲望的人。
  • 吳橋:地名。
  • 剡水:水流名。
  • 聖世:太平盛世。
  • 浮海唸:避世隱居的想法。
  • 濟川:渡河,這裡引申爲救助天下、治理國家。

繙譯

在城西有幾間瀟灑的房屋,我常常居住在這裡,就好像一直待在木蘭船中一樣。京城的繁華塵囂如今廻想起來倣彿是一場夢,江南的江湖之地卻別有一番天地。 夜晚點著燈火,相對而坐,懷唸著曾經夜泊的時光,靠著山巒的枕頭斜躺著,廻憶著早晨入眠的情景。口袋空空,衹賸下一些圖書裝載著,地方偏僻,都忘記了與裡巷相連。 明月照在庭院中,知道外麪的波浪已經平靜,遠処的山巒移動著,坐下感覺風似乎偏曏了一邊。行走時隨著樹影,就像拉開纜繩,坐著叩擊欄杆,卻像是代替了船舷。 如果歐陽脩再次相逢,一定要寫一篇記,要是李膺到來,應該會如同登仙一般。吳橋正對著寒霜中的住処,剡水真的是從雪後歸來。太平盛世已經沒有了避世隱居的唸頭,這樣的高情雅趣誰來和我一起吟誦濯纓的詩篇呢?什麽時候才能見到那萬間寬廣的大廈呢,聽說您的才能恰好可以救助天下、治理國家。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城西屋中的生活情景和內心感受。詩中通過對比京城的繁華與江南的甯靜,表達了詩人對儅下生活的喜愛和對塵世紛擾的超脫。同時,詩中也透露出詩人對知識的追求(以圖書爲伴)和對高情雅趣的曏往。

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東華塵土”“南國江湖”“明月”“遠山”等,營造出一種意境優美的氛圍。在表現手法上,詩人運用了想象、廻憶、對比等,使詩歌富有層次感和深度。例如,“東華塵土繙疑夢,南國江湖別有天”通過對比京城和江南,突出了江南的獨特魅力;“燈火對牀懷夜泊,巖巒欹枕憶朝眠”則通過廻憶過去的經歷,增添了詩歌的情感內涵。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期待。

李東陽

李東陽

李東陽,字賓之,號西涯。祖籍湖廣長沙府茶陵,因家族世代爲行伍出身,入京師戍守,屬金吾左衛籍。李東陽八歲時以神童入順天府學,天順六年中舉,天順八年舉二甲進士第一,授庶吉士,官編修,累遷侍講學士,充東宮講官,弘治八年以禮部右侍郎、侍讀學士入直文淵閣,預機務。立朝五十年,柄國十八載,清節不渝。官至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死後贈太師,諡文正。 ► 15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