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岳王墓

· 袁枚
江山也要偉人扶,神化丹青即畫圖。 賴有岳于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
拼音

注釋

謁(yè):到陵墓致敬。嶽王墓:即岳飛的墳墓。 江山:江河和山嶺,即大自然的山水。 神化:出神入化,形容技藝高妙到了極點。 丹青:硃砂和石青,是中國古繪畫中常用的顏色。 岳于雙少保:指岳飛和于謙,他倆曾官封少保,兩人的墓都在西湖邊。

作者袁枚是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某日去西湖拜謁岳飛墓,面對西湖秀色,追憶英雄業績,不免詩興大發,感慨頓生。“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忠魂與山河同在,英靈與哀思共存,當遊人在飽覽西湖的青山綠水之際,心靈必然受到洗禮和薰陶。作者只是在謁墓時,以一人之領悟道出萬人之心願。同時,作者作爲清官廉吏,對於前賢,其仰慕之情更別有一番意義。

賞析

首句“江山也要偉人扶”,寫得十分凝重,即山水也需要傑出的人物扶持,也可以理解爲國家社稷也需要傑出人物扶持,出句不凡。次句“神化丹青即畫圖”,指的是西湖的天然景色已入化境,本身就是一幅美不勝收的畫圖。作者是來謁墓的,之所以要對眼前景色來一番議論,是富有深意的,作這番鋪墊是爲了彰顯作者心中的崇敬之情,三、四句“賴有岳于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即道出了原委,這是因爲僅有西湖的自然景觀是不夠的,還需要人文景觀的支撐,如此方能相得益彰,景觀的內涵才能體現,特色才能凸顯。天下人之所以開始更加敬重西湖,覺得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主要是西湖畔有了岳飛和于謙的祠廟和墳墓(岳飛葬於西湖的棲霞嶺下,于謙葬於西湖的三臺山中),岳飛和于謙,一爲南宋的民族英雄,一爲明代的民族英雄,兩人都是一身正氣、一塵不染的清官,又都是遭到昏君、奸臣陷害致死,歷代受人敬仰和紀念。明代詩人張煌言詩云:“日月雙懸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概括十分精闢。它表明,人民心中有桿秤,孰忠孰奸墓前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無需要特別注釋的詞語。

繙譯

國家的江山也需要偉大的人物來扶持,那些被神化了的英雄事跡就如同美麗的圖畫。幸好有嶽飛和於謙兩位少保,人們才開始覺得西湖特別重要而有意義。

賞析

這首詩短小精悍,卻意蘊深刻。前兩句表達了偉人對江山的重要性,他們的事跡猶如絢爛的畫卷裝點著國家。後兩句將重點落在嶽飛和於謙身上,強調他們對西湖意義的提陞。“賴有”二字突出了這兩位英雄的獨特地位。全詩雖未描述二人的具躰事跡,但通過強調他們讓西湖增添分量,側麪反映出他們對國家和歷史的重大影響。這種以小見大,擧重若輕的表達,使得詩歌在簡潔中見深刻,讓人對英雄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同時,也引發讀者對歷史、英雄與江山之間關系的思索。

袁枚

袁枚

袁枚,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進士,歷任溧水、江寧等縣知縣,有政績,四十歲即告歸。在江寧小倉山下築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衆。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 ► 1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