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霍岳

鷲翅垂三晉,鰲趺踞一方。 丹書思智伯,白髮詣秦王。 展足成姑射,回巒揖太行。 水涵千頃富,源發四渠長。 鳥不棲林木,雲常入帝鄉。 柏根蟠老石,瓜蔓散平岡。 叱咤生雷電,鞭笞役虎狼。 欲知雄氣象,衛霍出平陽。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鷲(jiù)翅垂三晉鷲翅:比喻霍山像鷲鳥的翅膀。鷲,一種猛禽。三晉:指山西一帶地區,春秋末,晉國被韓、趙、魏三家卿大夫瓜分,史稱「三家分晉 」,故山西有三晉之稱 。
  • 鰲趺(áo fū)踞一方鰲趺:指鰲的脊背。傳說鰲是海中的大龜,此處說霍山如鰲揹負大地,雄踞一方。
  • 丹書思智伯丹書:古時用硃筆書寫的文書,這裏有銘記之意。智伯:春秋末晉國執政大臣,勢力一度很強。此句是因霍山地區的歷史引發對智伯這樣人物的追思。
  • 白髮詣秦王詣(yì):前往,到。說有人不顧年老發白前往見秦王。這裏可能說的是秦統一六國過程中,此地人物的活動。
  • 展足成姑射(yè)姑射:山名,是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這裏說霍山伸展足以形成姑射那樣秀麗的山脈。
  • 回巒揖太行回巒:曲折的山巒。揖(yī):作揖,此處說山巒迴轉,像是在向太行山致敬。
  • 水涵千頃富:包容、包含。指山中的水廣闊豐富,滋養萬物 。
  • 源發四渠長:指水源流出形成四條長長的水渠。
  • 鳥不棲林木:形容山上環境特殊,鳥都不在這裏的樹林棲息。
  • 雲常入帝鄉帝鄉:天帝居住的地方,這裏用來形容霍山高聳,雲霧常常繚繞,與天界相連。
  • 柏根蟠老石蟠(pán):盤繞。說柏樹的根盤繞在古老的石頭上。
  • 瓜蔓散平岡:瓜蔓在平坦的山岡上蔓延生長。
  • 叱吒(chì zhà)生雷電叱吒:發怒吆喝。形容霍山的威勢,好像人發怒吆喝能產生雷電一樣。
  • 鞭笞(chī)役虎狼鞭笞:用鞭子抽打,這裏是說霍山如同有驅使虎狼的力量 。
  • 衛霍出平陽衛霍:指西漢名將衛青和霍去病。他們都是山西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二人才勇傑出,爲西漢抗擊匈奴立下赫赫戰功。以他們的威名來襯托霍山的雄偉氣象。

翻譯

霍山像鷲鳥的翅膀垂落在三晉大地,又像鰲揹負大地雄踞一方。看到這裏,不禁想起在這土地上有關智伯的歷史銘記,也曾有人白髮蒼蒼前往拜見秦王。霍山伸展足以形成如姑射般的秀麗名山,曲折的山巒像是在向太行山行禮致敬。山中的水廣闊包容,滋養萬物,其水源流出形成四條長長的水渠。山上環境特殊鳥兒不在樹林棲息,雲霧常常繚繞彷彿涌入天界。柏樹的根盤繞着古老的石頭,瓜蔓在平坦的山岡上蔓延。霍山的威勢好似發怒吆喝能產生雷電,又像能驅使虎狼。若想知道這裏雄偉的氣象,就想想從平陽走出的衛青和霍去病吧 。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霍嶽雄偉壯麗、磅礴宏大的景象。詩人先用「鷲翅垂三晉,鰲趺踞一方」這樣形象的比喻,展現了霍山的龐大體量和穩固氣勢。接着通過「丹書思智伯,白髮詣秦王」融入歷史典故,使霍山承載了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描寫自然景色的部分,「展足成姑射,回巒揖太行」以生動的擬人手法,把霍山與周邊自然風景關聯起來,凸顯其秀麗與壯闊;對山中水的描寫「水涵千頃富,源發四渠長」體現出山中物產豐富和生命力。「鳥不棲林木,雲常入帝鄉」則進一步渲染出霍山神祕超凡的氛圍。「柏根蟠老石,瓜蔓散平岡」刻畫出霍山自然生態的獨特與頑強。最後以「叱吒生雷電,鞭笞役虎狼」的誇張寫法突出霍山的威嚴氣勢,並自然引出以衛青、霍去病作比,表明霍山這片土地孕育出英雄人物,暗示霍山的雄渾氣象和非凡地位,抒發了詩人對霍嶽的讚美之情。整首詩寫景、敘事、用典相互融合,意象豐富,詩意雄渾壯闊。

張商英

宋蜀州新津人,字天覺,號無盡居士。張唐英弟。英宗治平二年進士。調通川主簿。熙寧中以章惇薦,權檢正中書禮房公事,擢監察御史裏行。坐事責監荊南稅。哲宗初爲開封府推官,屢詣執政求進,反對稍更新法,出提點河東刑獄,連徙數路。哲宗親政,召爲右正言,遷左司諫,力攻元祐大臣司馬光、呂公著等。徽宗即位,遷中書舍人,崇寧初爲翰林學士,尋拜尚書右丞,轉左丞。與蔡京議政不合,罷知亳州,入元祐黨籍。大觀四年拜尚書右僕射,變更蔡京所爲,爲政持平。爲臺臣疏擊出貶。後還故官職卒。諡文忠。有《神宗正典》、《無盡居士集》等。 ► 126篇诗文

張商英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