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韻引逸詩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拼音

曾作爲民諺被司馬遷在《史記·七十列傳·貨殖列傳》中引用過,最初作者及標題無考(僅知不晚於司馬遷所處時代),題爲先秦佚名《集句引逸詩》時在語序上存在差別,爲“天下攘攘,皆爲利往;天下熙熙,皆爲利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攘攘(rǎng rǎng):形容人多紛亂的樣子,此処指熙熙攘攘的社會景象。
  • 熙熙(xī xī):形容人來人往,熱閙繁忙。

繙譯

在那個周代的世間,人們熙熙攘攘,都爲了利益而奔忙。 社會上一片繁榮,每個人都因追求利益而絡繹不絕地往來。

賞析

這首詩簡潔明快,通過描繪古代社會人們對利益的追逐,展現了古人對物質生活欲望的直接表達。"天下攘攘,皆爲利往"與"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形成鮮明對比,揭示了人們行爲背後的普遍動機。它以樸素的語言,揭示了人類社會自古以來不變的生存法則——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人們對財富和成功的追求始終如一。這是一種生活的真實寫照,也寓含著對人生哲理的思考。

無名氏

周朝佚名作者的統稱。 ► 5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