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石為達官索去詩以送之

· 成鷲
昔有拂袖人,遺我袖中石。 盈袖琥珀光,出袖鵞黃色。 浣手方拜嘉,肅客虛前席。 餘生久索居,介友來三益。 靜貯稱幽閒,諦觀永無射。 塵根漸以空,面目差可識。 鬼斧斵嶙峋,蜂房攢薄蝕。 嶔岑嵌太虛,磊砢削絕壁。 月落天根淨,水清雲腳直。 點綴石蒲清,掩映山煙碧。 願從生公遊,頑心契禪寂。 願上米家船,奇形慊堅癖。 不願隨女媧,補天效神力。 不願逢五丁,鑿山啟蠶僰。 不願宋人愚,燕石徒衒飾。 不願卞生痴,懷寶自貽戚。 相期攜手歸,勞生謝形役。 胡然中道捐,飇風來自北。 家無擔石儲,門有車馬客。 兒童少所見,驚趨迎棨戟。 鷄犬少所見,飛走遵蓬棘。 枯禪正下牀,自躡雙蠟屐。 左手結繩樞,右手招良覿。 珍重穀城公,韜光倚簷隙。 焉知排闥人,乃是朝天客。 入門周四顧,注目中唐甓。 問客何所來,問客何所索。 客言來所來,客言索所索。 私賞頑石頑,請以金錢易。 野人不識錢,惟知畏三尺。 倉皇違古歡,繾綣不能釋。 良晤難久淹,前期寧再得。 陳跡當乖分,神交詎懸隔。 君心如我心,與運隨轉側。 磨湼防磷緇,永言保堅白。
拼音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