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張子白來韻

· 成鷲
疾行不避影,卻步不逃跡。 拙哉守株傭,生計日以迫。 翻身出樊籠,虛空為宇宅。 居亭不出門,賓客日三易。 赤米無宿春,青蔬有餘摘。 豐儉各隨宜,彼此不相藉。 何來鴻漸逵,高飛振六翮。 見林情與依,摩空勢寧隔。 分手歲云徂,相思過除夕。 懷之金石音,藥我煙霞癖。 春風江上來,旌斾遙相索。 幽興既有加,深情更無射。 尋僧續舊遊,埽雪披遺碣。 般若放光明,摩挲手不釋。 始知慧業人,早註傳燈籍。 遊戲文字禪,無莫亦無適。 不惜如意珠,相逢當面擲。 清言重百朋,古鏡濶一尺。 形影自相親,縝密無縫隙。 願從中宿遊,已蠟東山屐。 老景逼桑榆,俛仰忽不懌。 悵然賦臨岐,傾倒出肝膈。 歸來補破茅,為君虛一席。 刈蓍亡蓍簪,故物良可惜。 珍重千里心,神交須破格。 君如天上雲,我作他山石。 雲石相依違,倐忽成今昔。 隔水候雙旌,開徑待三益。 林閒勝事多,無勞重歎嘖。
拼音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